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广东的秋天总让人感觉来的特别晚!相信这些天我们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
早晚凉风习习,这感觉很是舒适;在享受秋季凉爽好天气的同时,却不得不煞风景地提醒爸妈们,又有一大波传染病准备伺机而动了!幼儿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最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校园是师生聚集的场所,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如秋季腹泻、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均可在校园内传播。因此,为保护师生及家长的健康,由小编为大家介绍秋季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点。
01
秋季腹泻
典型症状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多数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30%~50%病儿早期出现呼吸道症状。成人感染者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较儿童少。其他伴发症状有腹胀、腹鸣、腹痛和恶心、呕吐等。成人轮状病毒感染可有全身乏力、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其他症状
严重脱水者可有口干、眼眶下陷等脱水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幼儿,发病高峰在秋季。
预防控制措施
01
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它食品。
02
幼儿机构中,一旦出现发热、腹泻和呕吐,医院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和其它种类的腹泻一样,幼儿得了秋季腹泻后,不能吃成人用的止泻药,这对幼儿来说非常危险。
03
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服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扰乱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
02
水痘
典型症状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其他症状
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冬春季多见。
传播途径
经飞沫、接触和空气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较持久,但抗体不能清除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
预防控制措施
01
控制传染源:隔离水痘患者至全部疱疹结痂。。
02
积极治疗患者:水痘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防治搔抓伤。瘙痒时可局部涂炉甘石洗剂。重症可口服阿昔洛韦抗病毒,每日mg-mg,分4次口服,疗程7-10天。
03
预防:注意手卫生;加强开窗通风;免疫力低下者,可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患者的污染物、生活用品应消毒、可采用煮沸、日晒、熏蒸等方法。
03
流行性腮腺炎
典型症状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
其他症状
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
传播途径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
预防控制措施
01
管理传染源,及早隔离患者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应观察3天,疑似病例立即暂时隔离。
02
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易感者应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
03
保护易感人群可采用注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
04
肺结核
典型症状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其他症状
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
预防控制措施
01
加强开窗通风;控制传染源,做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02
切断传播途径,患者的痰液应吐在含mg/L的含氯消毒液;污染物应阳关下暴晒。
03
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和婴幼儿等未感染结核者应注射卡介苗。
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一起携手加油!
招收健康适龄幼儿:
开设:小班、中班、大班、
咨询孙老师、余老师、陈老师
园址:惠州市博罗县罗阳建业大道旁(罗浮山大厦南面)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