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文组成及用法: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治天行病,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方。(辅行诀,大青龙汤)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归经:太阳。
原文条文总结:
一、症候群: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喘,呕逆,痰多稀白,或口渴,或下利,或有噎塞感,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舌苔薄白,脉浮或弦紧。
二、症候分析:本病为外感风寒,内兼水饮。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风寒外束之征。患者素有水饮内停,又与风寒相搏,壅塞于肺,肺失清肃,则咳嗽喘息、痰多稀白。水饮聚于胃,中焦升降失职,胃气上逆则呕,这是主要证候。
三、治疗方法:外解风寒,内散水饮。
方剂扩展使用方法:
一、辨证要点:
①症状:本方以外感风寒出现咳嗽频作、时时咳出白色泡沫样痰、喘鸣、呼吸困难等痰饮证,或胁下有水饮(悬饮),或水饮溢于四肢。
②脉象:浮、弱、数等均可以是小青龙汤脉象。
③体征:后背寒冷,唾液过多等。
二、单方加减治疗疾病范畴:
1.内科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叶性肺炎,创伤性胸腔积液,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肺癌),食道癌或胃癌(有噎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关节炎,水肿等。
2.儿科病:百日咳。
3.皮肤科病:湿性湿疹。
4.五官科病:角膜实质炎,虹膜炎,结膜炎,急性泪囊炎,泪道狭窄,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三:小青龙汤类方方族及应用
①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汤基础上加石膏二两):治疗小青龙汤证合病阳明经病。主治略。
②射干麻黄汤(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半升):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久咳等。
③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主治:支气管哮喘,久咳等(在小青龙基础上出现胸满或者腹满者。)
④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茯苓四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杏仁去皮、尖,半升,大黄三两),主治小青龙汤证无表症,而属于阴证者均可使用。便秘、面红赤加大黄。
四:小青龙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1、平喘作用及机制:小青龙汤及拆方实验证明,对小鼠气管平滑肌,全方及大部分组成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拮抗组织胺等引起的气管收缩,全方中,麻黄和半夏对平喘作用较弱,麻黄对支气管痉挛有显著地松弛和增加肺灌流的作用,五味子同白芍也有类似作用,对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细辛的解痉作用最强。
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2、抗过敏:对抗卵蛋白IgE血清所导致的皮肤过敏反应中,小青龙汤中细辛的抑制率最强,全方可降低血清IgE,包括特异性IgE及总IgE。
3、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可增加体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加。
4、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本方对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瘀血证患者,测定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等来看,本方可降低血流阻力,有利于血液循环。
5、毒性实验:本方最大耐受量为.6g~.6g生药/KG,大致为人用量的到倍。
五、循证医学研究
☆Ⅰ级
小青龙汤及其加减方主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胸腔积液等病症。
☆Ⅱ级
小青龙汤对照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哮喘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有优势。
小青龙汤对照抗生素、激素、氨茶碱等西药治疗哮喘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有优势。
小青龙汤合春泽汤配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照单纯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胸腔积液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
小青龙汤合五味子汤、止嗽散配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照单纯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肺心病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
☆Ⅲ级
小青龙汤对照抗生素、激素、氨茶碱等西药治疗哮喘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有优势。
裴曦欢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