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汝奇ldquo新型冠状病毒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5291113.html

今天是年1月20日,阴历己亥年丁丑月壬戍日,傍晚时分,《岐黄传人》栏目的肖格格老师来电话,咨询从年12月以来主要在武汉爆发流行,北京、广东也有个别发作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说实话,截至目前,我尚未亲眼见到因感冒而发烧的相关疑似病例,只能依据网络上流传的相关信息,结合经典文献去分析,来判断,提出一己之见以供参考。

资料显示: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目前为止,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共有六种,其中四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也就是简称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而此次武汉发现的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实验室检查,在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胸部影像学检查,在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临床观察到的病例特点,从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时间是9天。部分病例疾病进展较快,发病到出现呼吸困难仅7天左右。患者年龄集中在40-60岁,暂未发现儿童患者,危重症约占15%,多为老年人、有基础病者及肥胖者。

《信息日报》称:截至1月19日22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例,已治愈出院25例,死亡3例。目前仍在院治疗例,其中轻症例、重症35例、危重症9例,均在武汉市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人,已解除医学观察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90人,密切接触者中,没有发现相关病例。

年全年运气分析,司天为少阴君火,在泉属阳明燥金,岁运在太金。明天大寒,终之气所主,主气为少水,客气为太土。运气合治,外寒内热,寒温并存。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南方气候,上半年雨水多,下半年干燥,故无论胜复之气,皆以肺金受邪为主武汉处南北分界之位,恰逢北方寒流来临之际,发生感肺疫病自有道理。但木克土,土生金,年2月4日立春,木气上升,仍行火运,随着东南季风的到来,雨水节气之后,发病的运势必然好转。

根据以上信息,我以为大众无须过分紧张,现代医学体系对于传染病的的病原认知是非常科学的,采取的预防措施也及时到位。只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这种在中医史上屡见不鲜的“伤寒疫病”,不可能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害。同时在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中医典籍,自成系统且卓有成效的诊疗方法与方药,早有记载。

所谓“新型冠状病毒”,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这些证候表现与病机,恰与《伤寒论》六经病诊断的“伤寒”诊疗标准吻合。

《伤寒论●辨脉法》记载:

寸口脉阴阳倶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藏府.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嚔而出之.声嗢咽塞.寒厥相追.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倶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盍.清便下重.令便数难.齐筑湫痛.命将难全.

据以上经文内容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当属“清邪中上.名曰洁也”,然后循从三焦传变,初起在上焦太阳阳明病,“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治不及时,则“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侵入中、下焦发展为“两感”,即“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倶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渇.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倶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讝语.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倶病.则耳聋嚢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则荣卫不行.藏府不通.则死矣”,故“上焦怫郁.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发生“脓毒症休克”,甚至出现“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至于论治,《伤寒论》六经病经文非常明确: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倶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目前从临床观察到的病例特点,从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时间是9天。部分病例疾病进展较快,发病到出现呼吸困难仅7天左右,时间上也与太阳病七日规律与厥阴病九日变化吻合。

观察到的该病数据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文早已提示:

脉阴阳倶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脉阴阳倶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入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晩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必欲解也.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睑内际黄者.此欲解也.

所谓“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正是代谢性酸中毒的描述;而“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睑内际黄者.此欲解也”,提示当伴有一定程度的黄疸状态,是正气来复,免疫力好转的反应。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

己巳、己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庚午、庚子岁,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七,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目前属己亥年丁丑月,正行“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之运,过几天就是春节,为庚子年丁丑月,当行“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之运。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治,尤其但重视“两感”病变,除夕之前,首先着重“少阳相火”的论治,法当“辛凉”,取“火化七”的经方治疗,调养消化系统即“少宫土运”,法当“甘和”,运用“湿化五”的经方;春节之后,重点在“少阴火”,法当“咸寒”,必须运用“热化七”的经方,兼顾呼吸系统即“太商金运”,法当“辛温”,取“清化七”的经方。此诊疗方法涉及的术数原理,原本为张仲景祖师爷“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经方之源、方术之本。

临床观察,患者年龄集中在40-60岁,暂未发现儿童患者,危重症约占15%,多为老年人、有基础病者及肥胖者。此年龄段的患者多为痰湿体质,或脾运不及,病发易实易虚,常见于太阴阳明合病,故初起感染症状当首选当葛根汤类方,脓毒血症可取葛根黄芩黄连汤、大黄黄连泻心汤,败血症可取附子泻心汤,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可以五苓散,胃肠功能紊乱可以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多脏器功能衰竭,实者可以乌梅丸,虚者可以四逆加人参汤,等等,不一而论,总之当紧扣六经,临机应变,活用经方,有是证用是方。

相关方证经文如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建议按照原方原剂量的比例关系使用。)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建议按照原方原剂量的比例关系使用。)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先.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四.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建议按照原方原剂量的比例关系使用。)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倶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建议按照原方原剂量的比例关系使用。)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方※.(建议按照原方原剂量的比例关系使用。)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渇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十九.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建议按照原方原剂量的比例关系使用。)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朮.加黄连.并泻肝法.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建议按照原方原剂量的比例关系使用。)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丸方※.(建议按照原方原剂量的比例关系使用。)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蘗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建议按照原方原剂量的比例关系使用。)

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以上为经方应用的一些思路,另外,明清医学如吴鞠通《温病条辨》演义《伤寒论》方法,辨从三焦,据卫气营血辨证,银翘散、银翘马勃散、安宫牛黄丸等等,从不同角度论证,用之得当,皆有良效。

如从单方预防,可取中药贯众,熬药,当茶水饮用,适用于大众化使用。

年非典爆发流行时,先师李可特意从山西灵石寄来黑豆,要我取黑豆、雄黄两味,用大缸浸泡,路过之人,皆赠饮一碗,此记忆至今尚历历在目。

附:五运六气分析相关文献资料:

岁运为太金(太商),司天为少阴君火,在泉为阳明燥金,年支为子水岁运太过得司天之气的抑制,是平气之年

运气同治

庚午庚子岁,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运气合治

庚子庚午同正商。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眥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岁宜咸以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岁运

三气之纪

金曰坚成坚成之纪,谓收引,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化洽不终。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折疡疰,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胸凭仰息。上徵与正商同,其生齐,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营,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金胜.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眥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月耑)(骨行)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火复.上徵与正商同,其生齐,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营,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郁发

木郁.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

司天

淫胜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月真),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治则

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在泉

淫胜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治则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年1月20日夜

注:本文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徐汝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bgxq/6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