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烟花”的过境,让我们实实在在地为28日的“白领上海通“活动担心了一把,担心它来,又担心它来得不是时候。
幸好,幸好,这一场“烟花”来和走都很是时候。“烟花”一走,陈村就来了。
陈村的活动,我们预料到了现场的火爆——报名预告发出一小时,全部名额已经秒杀完毕——但我们没有预料到现场比火爆还火爆,所有的加座都满了。
观众也预料到了现场的精彩,但没有预料到精彩之外还有惊喜——陈村四十多年的挚友赵丽宏听说活动后,空降现场成为神秘嘉宾。
陈村和赵丽宏在文化界、金融界的粉丝也来了:杨柏伟,孔明珠,吴南瑶,沈琦华,黄沂海。这一晚无疑成为白领上海通的经典之夜。
现场福利:陈村的签名新书《第一只苹果》
当天下午马尚龙海派文化工作室的老友小聚,为晚间的活动铺下了轻松愉悦的前调。从城市各处来,奔往同一间小室,吃茶、叙旧。
揭秘工作室幕后花絮
陈村总是随身带着相机,拍他的作家朋友们,拍生活的美好、琐碎。这些年,手机替代了他手中的相机,工作室的照片墙尽入他的镜头。
合影时,陈村赵丽宏一定要马尚龙站中间,理由是这是你的主场,马尚龙说:"站C位脚也抖了。"
在“烟花”离去后的夜晚,近百名观众围坐在一起,聆听“陈村的上海”。
陈村的上海,是很多人记忆里的上海,也是“村长”版的上海,独特的带有陈村色彩的上海。每一块上海的“老底子”都织着一段海派往事:是荡漾的青年时代,夜游黄浦江;是背井离乡的知青回忆,远远传来东方的口信;是将往事赋之于卷的写作生涯,对庸常琐碎日子的回望......
当陈村的上海,碰撞上赵丽宏的诗意,现场的气氛逐渐升温。以上海作家的视角,注视另一位上海作家——赵丽宏眼中的陈村和他的文字,是一想起就感到温暖想微笑的存在。两位老友说说浦东往事,将老未老......
通过陈村的文字,我们得以了解这大半个世纪的时代变化。通过赵丽宏的讲述,我们得以看见这大半个世纪随时代而变的陈村。
陈村是作家里的摄影家,他的镜头记录过无数值得回味的时刻,多少上海作家、上海故事停驻在他的照片里。而在赵丽宏诗意的讲述中,陈村也成为了故事里的人,通过白领上海通的镜头,定格下这一晚上海文坛两张名片的故事。
本次活动是由潍坊街道办事处主办,马尚龙海派文化工作室承办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