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一篇发表在LungCancer杂志年5月刊上的文献,通讯作者是法医院胸部肿瘤科的EdouardAuclin教授。
摘要
背景:胸腔积液(PE)是一种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部位,与不良预后相关。我们旨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中PE与其临床结果的关系。
方法:年至年,国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应用ICI治疗转移性NSCLC患者。分层根据在治疗基线时是否有PE,分为PE组与非PE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早期死亡率(EDR,OS≤3个月)。
结果:共纳入例患者,PE组例,非PE组例。中位年龄为64岁,31.6%为女性,77.6%为非鳞状NSCLC,38.6%的患者PD-L1≥50%(95人失访)。PE可能与大于两处转移部位(70.4%vs.50%)和更差的一般状态(PS≥2,30.8%vs.23.1%)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总中位OS为9.7个月,PE组为6.3月,非PE组为11.4月(P=0.)。总EDR为31.4%,PE组更高(38.3%vs.27.5%,p=0.01)。PEPDL1≥50%组,EDR为33.3%。在多因素分析中,经调整后,肝/颅/骨转移、ICI线和dNLR、PE仍然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PE组应用ICI时出现PE共31例(16.4%),其EDF低于已经存在PE的患者相比(29.0%vs40.5%,P=0.2)。
结论:在接受ICI治疗的NSCLC患者中,PE与较差的免疫治疗结果相关,包括PD-L1≥50%的患者。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应探索联合治疗的新策略。
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评估PE对ICI的影响及ICI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我们的回顾性研究,是迄今为止报道在ICI下转移性胸腔积液的相关的最大样本研究,事实上,我们发现患有PE的患者情况更糟,ICI(mPFS1.8个月,mOS6.3个月,DCR为39.9%,EDR为38.3%),应考虑PE作为ICI基线的临床相关特征。
Aarnink等人最近报道了胸膜受累(考虑胸膜淋巴结而不限于胸膜淋巴结的病例预后价值,在单中心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例进展期NSCLC患者应用ICI预后进行了分析。作者观察到胸膜受累与腹膜受累为复合变量,均表现出较差的生存结果。然而PE和胸膜特异性结果没有具体评估过。
我们认为胸膜腔是一种天然的可渗透屏障,但是限制了抗癌药物的渗透。此外,PE的ICI预后较差可能与促炎症状态有关,这通常与转移部位有关。事实上,我们也观察到循环炎症参数,如dNLR,、中性粒细胞比例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PE与炎症反应预后独立相关。另一种假设可能与复杂的胸膜肿瘤微环境有关,虽然PE是免疫原性外泌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宿主,功能上和免疫的关系较为“冷淡”。除此之外,PE的环境会导致扩散T调节细胞的汇集。这种细胞类型,通过相互作用适应系统,特别是通过抑制Th1,Th2,Th9和Th17反应可促进肿瘤的发展,减少肿瘤的发生。ICI[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这个方面,特别是与ICI相关的局部疗法。
EDR是侵袭性/进行性疾病的替代终点。ICI单药应用方案,超过10%的病人会出现这种情况,重要的是,我们观察到PE组的ED率很高(38.3%)。有趣的是,我们在敏感性分析中证实了PE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40%的患者单纯使用ICI对PE没有好处,甚至在PD-L1表达强阳性肿瘤(33.3%EDR)也是如此,
小贾变老贾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