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诊
长城人,纪实
记忆中的年,从来没有如此难过,中华14亿同胞,所有人的目光全集中在了武汉。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当中,呼吸与危急重症科、感染科人员是其中的“歼敌”主力军,而急诊科则是一道重要“关口”。“这是一场忽然而至的硬仗!”医院急诊科主任郝春凯说。
一场硬仗来了,一切毫无准备。人心焦躁,大量人力冲往一线救治新冠肺炎感染者,大量人力奋战在防控第一线。从腊月二十九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通知,医院就进入了战备状态,邢冬梅院长召集职能部门管理者及护理部负责人,商讨战时状态的应对方案、就诊流程。工作量明显增加,医疗卫生体系仍需正常运作:正值冬季患病高发,春节人员流动性大,如何救治一般病人的同时,准确甄别出新冠肺炎患者,避免携医院病区等等都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急诊更多承担“保卫”医院、医院大门的职责,这是一项艰巨的重任。按照讨论结果,急诊科增设预检分诊台。在急诊大厅门口,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两块宣传牌,预检分诊台就这样搭建而成。分诊台条件非常简陋,前后大门敞开,寒冬里冷风直吹。因为人力有限,需要24小时值守的分诊台,所有急诊人员全部取消了春节假期,分两班轮流上岗。
有的普通门诊不开了,医院,涌到了急诊科,匆忙赶来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人群中充斥着紧张、焦躁。一直到晚上,急诊科还有不少人员聚集。在疫情当前的紧急时刻,每一位急诊人都比以往任何时期有了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担负发热门诊病人的诊疗和疑似病人的筛查,预检分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登记、院感处置、疫情处理等工作。
医院急诊科郝春凯主任告诉我们说:“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九开始到现在,总是白班、夜班轮流,没有一个休息日……”
那天的夜班急诊,一间小小的诊室被患者围得水泄不通。坐在电脑前的急诊科主任郝春凯一口气接诊了几十个患者,没时间喝水,没时间上厕所。上了一整天白班的病房主任王国华,放弃了下班休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战斗。
到了深夜,病人稍微少一些了,郝主任还没有顾上歇一歇,补充能量,救护车接来一位老年女性,50岁,端坐呼吸,呼吸困难,血压非常低,心源性休克!心脏彩超提示:心包填塞大量胸腔积液,这么多的积液怎么来的呢?病人情况紧急,先不管病因,保命要紧!郝主任紧急给予胸腔穿刺引流,可见大量血性胸水。转入急诊监护室纠正心源性休克,并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引流出大量血性的心包积液,经过一系列抢救后生命体征渐渐平稳。该患者后来明确诊断为肺恶性肿瘤,给予系统治疗。急诊科对急危症的快速处理,急诊监护室对重症的恰当治疗,都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更有这样一群不平凡的人,在疫情肆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长城人首当其冲,舍弃了和家人的团聚时光,义无反顾奔向岗位,忍受着身体透支的疲惫,没有抱怨,默默坚守,他们冲锋在最前线,是战疫情的“急先锋”!他们忙碌的白色背影,是冬天里比雪更高洁的风景!
关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