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妇科肿瘤专家曹泽毅我遇到了一个匪夷所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从今年4月开始,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在《生命时报》医者茶座版开设专栏,讲述他一生中经历的重要事件和由此收获的感悟。

最后一篇专栏文章,他将通过一个匪夷所思的真实病例,反思医疗中的遗憾,并分享对医学和医疗的思考。

撰文专家

曹泽毅,原卫生部副部长、我国著名妇科肿瘤专家

“我像一艘破旧不堪的船,沉到了海底”

今年7月初,我接到一位学生的电话,她说,有位卵巢癌晚期病人奄奄一息,家人不想放弃,医院拒收,医院不具备救治这位病人的条件,希望我能帮忙判断一下还能不能挽救,给病人家属一个确切的答复。我同意了。

过了一会儿,患者母亲给我打来“曹院长,感激您愿意救我女儿,我们真的走投无路了……”我打断了她的话,忙问:“患者现在在哪?医院?”患者母亲哭着说:“女儿特别虚弱,目前住在ICU病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不能起床和移动,真不知道怎么带她过去找您?”我说:“那我过去看看,但必须由患者所在的急诊抢救中心请我会诊才行。”抢救中心已对患者束手无策,立刻同意我去会诊。

患者衰弱地躺在病床上,43岁的她满头白发,面无血色,四肢骨瘦如柴,腹部顶着一个巨大的肿瘤,整个人就快被肿瘤“吸干了”。病人的特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癌症晚期病人。不过,也不一定,还需进一步排查。患者母亲说,病人未婚,没有过性行为。这就不便阴道检查,但通过肛门可以做个盆腔检查。患者起初坚决拒绝检查,可能因为担心检查疼痛难忍。我戴上手套,轻声告诉她忍耐一下就行,将手指插入肛门探查盆腔情况。患者尖叫了两声,我很快把手退了出来,心里却有数了。一般来说,如果是卵巢癌晚期,盆腔底部、子宫旁边会有疙疙瘩瘩的肿瘤组织,但我用手一扫,没有摸到疙瘩,像是一个较大囊性肿瘤的底部。根据我的经验,这个巨大肿瘤或许并非恶性晚期,还有救的机会,于是马上安排患者转院事宜。

近年来,我在北京的中医院做名誉院长,并在妇科门诊、查房和手术。实事求是地说,转入这样一位救治风险极高的患者,对医院和医生而言都是挑战,病人虽然迎来“生机”,可一旦结果不好,医生也许就要面临“死机”。不是所有医生都愿意与患者共担风险。

医院很快同意我的意见收入病人。患者当天下午顺利入院,但严重营养不良和贫血,血红蛋白只有63克/升(女性正常值为克~克/升),这种情况无法施行任何手术。我交代病房医生马上输血,隔日一次,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争取尽快改善机体情况,以便开展手术。

一周后,手术如期进行。术前,我估计手术可能很困难,一是患者身体情况不好,二是腹部巨大肿瘤此前在多家医疗机构进行过多次穿刺引流,瘤内液体可能通过穿刺孔流到腹腔,导致多器官粘连,患者很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我把风险如实告知患者母亲,希望如有不测她能理解。她说:“事到如今,我相信您。只要您愿意做这个手术,就算失败,我也能接受。即使女儿走了,我也希望她不要把大瘤子带在身上。”

开腹后,情况果然十分困难:腹腔已被肿瘤占满,上面长到肝下缘,与肝脏、侧壁腹膜粘连,顶部与大网膜、胃、十二指肠、小肠粘连,右侧与盆壁、结肠粘连;左下腹穿刺引流处肿瘤破裂,黄色的坏死组织与腹壁粘连;变薄的膀胱附着于肿瘤下方。

开腹后,我们谨慎地分离瘤体,在肿瘤表面造口,吸出黄色稀果冻样液体毫升;瘤子没有缩小多少,但可发现其来源于右侧卵巢,左侧卵巢正常,但粘连于子宫左侧;冰冻病理提示“粘液性肿瘤,部分癌变”,遂将整个右侧卵巢一并切除,取出的烂肉样组织有满满两盆(口径约25厘米的盆)。过程中,患者血压一度低到49/27毫米汞柱,持续输血才得以改善;剥离小肠、膀胱等处粘连后,多处渗血。止血后,我交代助手医生完成后续手术。

助手医生考虑如果关腹后继续渗血非常危险,且对小肠破损有点担心,便找来外科大夫协助,以求更保险些。外科大夫认为,需要在腹腔填充纱布止血,等血止住两天后再开一次腹,取出纱布,到时再修复小肠。对此,助手医生心里打鼓,打电话征求我的建议,我就急了!填充纱布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患者已极度虚弱,最好不要二次开腹。小肠只是浆膜层轻度破损,肠壁完好,不需要特意修复,填充纱布反而可能压坏小肠。上述风险可能会使救治前功尽弃!我立即回到手术台上,再次根据经验决定关腹,只在右上腹和左下腹留置两根引流管,以便观察和排出渗血,我有信心渗血可以好转。其实,助手医生和外科大夫的考虑也没有错。只不过,医生在危急、关键时刻,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对病人的全面了解、责任感、魄力和担当。

术后,病人进入ICU病房,腹腔引流出的渗血逐渐减少,24小时后仅为20毫升。4天后,病人情况平稳,回到普通病房,饮食恢复,我鼓励她早点下床行走。我去看她时,她缓慢地说:“我像一艘破旧不堪的船,沉到了海底,是您把我捞了上来,又让我看到阳光。”我轻抚她的额头,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好好吃饭和活动,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只切了一侧卵巢,保留了子宫,如果遇到合适的人,你还有机会生儿育女。”病人哭了,我也眼眶湿润。

手术后,曹泽毅教授去病房探望患者

“只要让我女儿吸上氧气,去哪都行”

我了解到,患者及其母亲的文化素质都很高,可为何把病拖到如此严重才寻求救治呢?患者母亲向我讲了前因后果,过程令人吃惊。

患者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家教很严。患者从小学习成绩优秀,从北京一所重点高中考入了名牌大学读书。但毕业后,她在工作和感情上均遭遇了挫折,对此父母没有给予安慰和鼓励,导致父女、母女之间慢慢疏远,患者越发孤僻。

后来,患者不再工作,在北京郊区一个农村独居了三年半,期间可谓与世隔绝,全靠父母定期送来食物和日用品过活。患者很孤独,便养兔子陪伴自己,夜里害怕不敢闭眼,就昼夜颠倒,晚上活动白天睡觉。年3月底,家人见患者面黄肌瘦、腹部肿大、情绪极其低落,百般劝说,患者才离开小院到市里就医。

患者首先来到北京一家医院,起初被收入院,但检查发现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很低,院方认为风险很大,要求家属医院治疗。患者本就抗拒就医,再加上家属医院,于是回到城里家中。此后将近一年,患者还是按照在农村独居时养成的习惯生活,在卧室里养兔子,晚上活动白天睡觉,不让父母进自己房间。

到了今年3月,患者母亲发现女儿肚子越来越大、咳嗽、不能平躺,担心身体情况恶化,便将其送到北京医院就诊,检查发现“盆腔包块、胸腔积液、腹腔积液”。院方认为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医院就诊。患者母亲拿着女儿的检查医院,对方均以“没床位”等理由拒收。

3月24日,患者因呼吸困难来到北京一家医院急诊,急诊科请妇产科、泌尿外科、呼吸科会诊,做了胸腔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积液,但没收其住院,患者再次回到家中。随后,患者母亲通过医院一位肿瘤科大夫咨询,对方翻看材料后称:“卵巢癌晚期,还能活两个月左右,治不了了,去做临终关怀吧。”患者母亲听到医生的“宣判”,当时就傻了。自此她便认为女儿得了绝症,救治可能性几乎为零。欠缺医学常识的她不知道:病理检查才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这位医生没见到患者,就做出如此判断,欠妥当。

患者母亲走投无路,将女儿的情况发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hl/5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