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出院已整整一周了。医生叮嘱过,出院后一周要复查。今天的复查,我希望自己能交出一份有进步的身体成绩单。
上周三的出院报告上,诊断记录有6条:
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骨质疏松。
对于后四项,肯定一下难以解决,有些是既定事实,有些需要时间需要长时间的调整与治疗。
今天起床后,第一件事情还是称体重,37.8公斤。竟然停止下降了,感到一丝欣慰。住院后与出院后,我的体重是过山车,向上爬,然后往下降。没有一天是相同的。
“啊,我今天又重了一些,看来卧床多、少运动果真能长胖啊。”到浙一后每天要报体重,我眼见着自己在激素的影响下,不断地想吃,体重“蹭蹭”向上涨。
原以为,出院后,我吃得更营养了,医院里好了,心情也更放松愉快了,这涨起来的体重总会维持一段时间。却没想到,从5月6日开始,到5月11日,我的体重却是这样的:
39.5公斤、38.8公斤、38.5公斤、38.2公斤、38.0公斤、37.6公斤。
“你身上有水。”病友说。我想到肺部CT报告里的“胸腔积液”。我还想到,因为激素量减少了,回家后也不再时时刻刻躺着了,饮食结构也正常了,那些虚胖起来的“肉”减掉了,应该是好事。
可是,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真正重一些啊。
肺炎后,我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的身高,38公斤不到的体重,细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硕大的脑袋,脑袋上一张激素脸,看着还挺有肉;四肢细得吓人,手臂都不敢伸出来给人看,青筋暴露、皮包骨头;除了激素脸,小肚子是身上唯一有肉的地方。
移植时候,就听病友们说起,移植后,身体会变形,脸大、肚子大,还会有一个厚厚的“虎背”。可是,比起能够健康的生活,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出院后,除了体重的短暂变化外,最让人心痛的一点是,由于感染、由于卧床,我移植后辛辛苦苦地坚持锻炼了八九个月,好不容易有的那一点点肌肉,又无影无踪了。
我得完全从零开始。
住院的半个多月里,连走出病房的机会都很少,无力、气喘、呼吸困难,后面几天,虽有恢复些,但护士医生叮嘱要多休息、多卧床,加上每天几个小时的挂针,我变得走不了几步,更别说走台阶、跑步了。
回家后的头两天,我依然没出门,只有中餐后,会在小区里散步小一会儿。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遇到健康老人遛着狗狗,还有奶奶外婆们和她们抱着的孩子,我的心里,总是充满温暖也充满羡慕。活着的美好,或许就是这样。生机勃勃的一切,是最有魅力的,和年龄和其他无关。
渐渐地,我开始买菜、开始做饭,也开始在家里做简单的“中老年健身操”,晚饭后,也可以和家人一起慢慢地散步了。
除了渐渐恢复一些锻炼,增强体力外,饮食更需要进一步改善。
高血糖需要我克制饮食,肺病后的身体需要我加强营养,不足的体重需要我增加能量……,这,真的很难。对我来说,是一门最需要研究、需要慢慢琢磨的学问。
那天,二姐给我送来了丰富的中餐,毛豆烧肉、清炒土豆、豇豆炒肉,还有清爽的鱼块。我食欲大开,吃得十分过瘾和欢乐。可没想到,餐后血糖爆了记录,17.6。顿时,所有吃饭美妙的感觉全都化为了深深的自责。
一个有疾病的人,怎能如此放纵自我呢?营养又自律的饮食,应是我今后永远需要遵守的法则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认真地想一个问题,我能轻松地活到六十岁吗?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六十岁,真的太年轻了。可是,对于我来说,这不一般,也不容易啊。今后的几年里,我会遇到什么,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都不是我自己能够控制的。
于是,我想,我得省着点活,我得慢慢活,我得好好活。是的,我得把每一天都活得尽量让自己满意、让自己开心啊。
呆会儿,我就会抽血化验,进行肺炎后的第一次身体测查。我期盼一个好结果,一个稍有进步的结果。
老徐的泛貳生活每一个文字都是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