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华制药杯
百姓心中的好医生
11月9日,第二届新华制药杯“百姓心中的好医生”颁奖典礼在齐盛国际宾馆盛大召开。
来自淄博市各医疗机构的32名医生及4支医疗团队获得了包括“百姓心中的好医生”“淄博市最佳医师奉献奖”“淄博市社区好大夫”“淄博市最美医师团队奖”在内的四大奖项。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兼急诊科主任郑洪华荣获第二届“百姓心中的好医生”荣誉称号。
郑
洪华
主任医师,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兼急诊科主任,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
从医近30年来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年诊治病人余人次,抢救急危重病人余人次。
先后被聘请为淄博市医学会院前急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坚守急诊岗位15年。
不妥协、不放弃,守护生命创造奇迹。
众所周知,急诊科的工作不仅急、重、危、杂,还是医闹发生频率高的科室。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抢救、院内急诊的过程存在高风险,业内人士都清楚,急诊工作是份吃力不讨好的活。然而,郑洪华却在医院急诊科主任的岗位上坚守了15年。
年,郑洪华牵头组建医院急诊科及“”急救站,并顺利完成急诊科及急救站建设。目前医院作为淄博市“”第26急救站,年出动救护车余次、抢救病人余人,医院24小时急危重病人抢救任务的重要临床科室。
“其实,急诊工作累、杂,也有患者不理解的情况,这都不是事儿,急诊最大的挑战就是与时间赛跑。在最短的时间作出最正确的决定、实施最有效的抢救,给急危重患者的生命提供可靠的生命支持,给后续的专科治疗创造机会。”这是郑洪华从事急诊工作15年来的感悟。
年“非典”肆虐期间,他带领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并荣获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年4月28日凌晨胶济铁路周村段发生特大火车脱轨事故,接到急救指令后,他带领急诊科医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事故现场,先后3次往返事故现场,救治并转运重伤病人8人,出色完成了突发应急事件救治任务。
医院的一名医生,郑洪华时刻为病人着想,严格要求自己和团队,用优良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七院的同事可能大都知道,医院最不愿意给病人输液的医生。”郑洪华笑着说道,“像感冒发烧、腹泻这样的病症,大多数情况下,一些患者为追求快速康复和他们认为的‘更好的疗效’而坚持输液。同时有利益驱动和照顾医患关系的原因,医生一般不会拒绝病人的要求,但其实口服药的效果已足够,也可以避免输液带来的过敏等副作用及多花治疗费用。”遇到这类患者,郑洪华会及时为其讲解相应的医学常识,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劝其改以服用药物的方式治疗。
年,受组织安排,郑洪华负责筹建重症医学科(ICU),他不分白昼工作在筹建现场,利用最短时间完成了科室规划、人员组建、设备安装等工作,顺利完成了重症医学科建设工作。
担起重任,这些年,郑洪华的手机从来没有关过机,睡觉就放在枕边,有时连着好几天,凌晨两三点科室打电话,郑洪华穿上医院赶。年,80岁的赵先生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高热,在会同重症医学科医师会诊后,由于患者病情严重需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急需救治。“患者来的时候情况非常危急,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口中有血痰泡沫,经过检查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双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双侧肺间质纤维化,并且左侧气胸、胸腔积液,再加上病人本身就有10多年冠心病史。”郑洪华介绍,“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辅助通气,否则会危及生命,可是患者肺纤维化、肺大泡、气胸这三大因素在临床上是无法使用呼吸机治疗的,这三者都是呼吸机禁忌症,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面对两难的状况,郑洪华快速与科室同事协商后,立即通知家属告知病情,决定给予赵先生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我们用小潮气量、高频率进行辅助呼吸,进行心肺功能改善、抗炎、适当镇静、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两个小时后患者体温下降,病情较之前有所好转。”
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测体温、吸痰、呼吸机持续机械通气......就这样,医护人员24小时日夜守护,整整经过7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老人的状况一天天好转。
时刻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因为,当家人把患者的性命交付于我们时,我们就要用尽全力为患者负责,不妥协、不放弃,守护生命,创造奇迹。”这一直是郑洪华的从医信念。
编辑:小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