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高宇可能是最会做ldquo啤酒鸭

  夜幕之下,盛夏的长沙,暑气渐渐散去。   湘籍画家苏高宇从北京而来,携带着一罐装满家乡味道的湘西黄金茶,与朋友灯下叙旧。   一杯一盏,水雾氤氲,乡音阵阵,往事浮沉,朦胧了一颗游子的心。   5岁时开始涂鸦,13岁起给名家寄信学画,20岁随著名画家杨石朗学习山水画,33岁来到北京向著名花鸟画家郭石夫学画。   如今,苏高宇已成长为当代颇有影响的青年大写意花鸟画家、文艺评论家。但故乡,始终如一根缠缠绵绵的线,在漫漫的艺术之旅,牵引着他。   7月20日,芋头对话画家苏高宇,一起唠唠嗑,聊聊家乡与艺术的故事。

苏高宇简介

苏高宇,年出生于湘西吉首。系中国当代有影响的中青年大写意花鸟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年被《中国画市场白皮书·中国画市场年度研究报告》评选为“中国画最受尊敬的名当代画家”之一。年获选文化部年度人物。年获新华网“年度最受藏界   从年到北京学画、进修之后,故乡就不再是苏高宇开门即见的风景。留在北京工作、生活之后,苏高宇每年仍然保持少则两、三次,多则六、七次地回乡。   家乡对苏高宇意味着什么?   或许是一趟北京西开往怀化的绿皮列车。“记得每次上火车后,我就会闻到一股家乡的味儿。那家乡是什么味儿?其实是家乡的腊肉混合着酸菜的那种味道。作为一个游子,嗅觉就像警犬一样,一上去闻到味就觉得很亲切”,苏高宇说。   或许是一方刻着“南去北来何事”的闲章。苏高宇借此时刻提醒自己,“背井离乡,由南而北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是为了学习和提升自己。等成熟之时,再回馈、报效家乡”。苏高宇在烹调啤酒鸭。   或许是一道用来体恤自己、招待客人的拿手好菜——啤酒鸭。苏高宇说,自己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乡情,深化、回念家乡这与生俱来的味道,落实到一只鸭子上”。苏高宇还将做菜与作画联系起来,“在做‘啤酒鸭’时,我在颜色、刀工上下功夫,力求精致。这恰恰是画画人所擅长的。再通过自己的味蕾多辨识,来改善味道”。苏高宇画作《珍馐百味莫过于此》。   或许是画笔下的那些蕴藏着家乡记忆的地道风物。苏高宇曾作画《珍馐百味莫过于此》,配文《枞菌》。苏高宇记得,每逢三月、六月和重阳节后的雨后,在家乡,“枞菌从落满松针的草堆里欢欢喜喜地跳出来,一拨一拨的”。家乡的味道也给予了他作画的兴致,“关于家乡的味道是难以忘怀的。这种味道也会反馈到艺术实践中来滋养自己的笔,使画作更深沉,更浓郁,更富有深情。这也是我经常回家乡,所画的题材也离不开家乡的一个原因。”   “任何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家乡情结,这种家乡情结就像一个人穿着一件温暖的背心一样,它不一定是穿给别人看的,但一定是非常贴心的、温暖自己的。”饮尽一盏从湘西带往北京又带到长沙的黄金茶,苏高宇慨叹。“少年气”的“苏老头”   苏高宇在朋友圈里常自称“苏老头”。但种种细节,让芋头一度认为苏高宇是个充满了“少年气”的画家。这股子“少年气”从他还是一个少年学画人时便开始,一直团簇在他周围。著名花鸟画家王憨山给苏高宇的回信。   “少年气”是苏高宇“不畏虎”的学画心性。13岁后,苏高宇离开农村,对绘画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求知若渴的他,向祖国四面八方的没有见过面的名家们寄去作品和信件,渴望得到指点。16岁时,他给上海的书法家任政写信学字。21岁时,他无意间从电视上晓得了湖南双峰出了个王憨山,又“冒冒失失”写信过去讨教。还有一次,正在读高中的他在《文萃报》上看到桃源在举办活动,邀请了很多全国书画名家。苏高宇赶紧请假,坐了8个多小时汽车前往桃源。等他到达的时候,活动已经结束了。“当时只遇见了杨石朗先生,我便将自己的画给他看”,自此,他们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书信往来。如今,苏高宇也会将自己的所有练笔画作发在朋友圈,供朋友和自己察看,以及时发现不足。年少时的苏高宇在作画中。   “少年气”是苏高宇作画时一挥而就的畅快恣意。“每一个画家选择一种艺术形式或者一种艺术手法,实际上与他的心性、审美的价值取向有关。”苏高宇早年曾跟随杨石朗学画山水。山水画的手法是非常严谨的,程序也非常复杂,需要一层层去勾衬点染。苏高宇觉得这和自己的性格不太契合。后来,苏高宇选择了写意花鸟画。“画起来痛快淋漓,画起来一挥而就,就像在喝一坛酒。畅快、释怀、抒情,和我非常契合。”每天清晨,苏高宇会起个大早,画出个神清气爽。到了夜深人静时,又铺上画纸,画出个“酣甜微醺”。苏高宇自称在做“儿童广播体操第十节:老头展翅”。   “少年气”是苏高宇生活中的憨顽天真。与苏高宇对话,或是翻阅他的朋友圈,芋头总会不知觉地就笑出声来。这位苏高宇,可太憨、太顽、太天真了,总能从平凡生活中找到趣味。比如,此次采访中,苏高宇称自己是个“九岁半高龄才发蒙读书的后知后觉的笨人”,“不至于脑子当场短路”是因为喝了故乡的茶水。比如,此次坐高铁回湘,他说自己是“二等人坐二等座”。比如,朋友问苏高宇有些什么藏品时,苏高宇笑称“最多的藏品是口罩,几乎每件衣服裤子口袋里都有”。比如,苏高宇曾多次自嘲自己的头发,自称为“孤灯秃人”,又说“一没有头发了,就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尊敬’”。   谈起这股子“少年气”,苏高宇说,“好的画家一定要有童心、童真,这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另外一方面也是理性上尽量让自己过得平实、真实。”画中国画的“长跑运动员”   “中国画的格调是怎样的?”“中国画是一项长跑运动?”“苏高宇是怎么画画的?”提起中国画,苏高宇滔滔不绝,认真严肃起来,一改生活中的趣味模样。芋头也听得津津有味。   当我们看中国画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苏高宇说,中国画从表面来看,可能会流于形式,仅仅   作为创作中国画的画家,苏高宇认为,中国画是一项长跑运动。苏高宇的画画不叫“创作”,叫“练笔”。为何呢?苏高宇说,因为始终觉得自己画得还不够好。“我每画一张画,都带着我现有的认知、思考来画,是一种尝试性的、训练性的”。苏高宇说“中国画是一项长跑运动”,它需要作者具有很沉稳的、很淡薄的心性。要沉得住气,逐渐地深化自己,慢慢渐变。“真正的中国画要做到大成,一定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像齐白石、吴昌硕以及黄宾虹这些近百年的大师,他们都是在80岁之后才逐渐地显露真容,这种面貌一定是非常成熟,非常有来历的,并且达到了不可取代的高度。”   距离成熟,还有多远呢?“中国画是没有止境的",苏高宇说,“如今,回看从前的作品,尽管是当时的用心之作,现在看了还是会觉得遗憾。因为受到当时的眼光、所感知和认知的东西的局限。画中国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人感觉非常深邃。就像沿着一条黑暗的隧道一直往前走,逐渐看到一些亮光,最后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苏高宇说,“自己现在的画画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此时此刻的感触”。他认为,绘画不要过于地在题材上去求新求奇,过于追求感官上的新意。真正的新是从精神层面上的,从看似寻常的题材里面找到自己独立的东西。画家苏高宇自称可能是最会做“啤酒鸭”的写意花鸟画家其实他是在用情感,用人生阅历,调制家乡的色香五味,表达一种拌蜜的乡愁!作品欣赏END作者

刘瀚潞王佩莹江子仪视频丨周林熙朱艺聪编辑

刘瀚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hl/8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