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陈瑶
闻不着呛鼻的柴油味、听不见轰鸣的发动机、看不到缭绕的黑烟,“长江三峡1”号的航行体验舒适。
3月29日上午9时,汽笛一鸣千里,由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和宜昌城发集团所属湖北三峡旅游集团共同投资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江三峡1”号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新港准时启航。
“长江三峡1”号是目前世界上载电量最大、智能化最先进、真正实现“零噪音、零污染、零排放”的新能源纯电动游轮。在湖北三峡旅游集团旅游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叶勇看来,作为国家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试点项目,该游轮不仅承载着行业期许,更是充分展示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绿色交通品质的重要载体,成为内河游轮产业的“绿色样板”。
以前,长江流域的客船、货船、液货船基本都是采用传统动力,船舶“冒黑烟”,发动机轰鸣,每年排放的硫化物、碳氧化物、PM2.5,严重危害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来自传统动力的生态威胁,就从动力上解决。
年4月,落实“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指示要求,长江电力与湖北三峡旅游集团共同谋划确定设计研发全球最大的电动船项目,由此开启携手推动“电化长江”的进程。
叶勇介绍,外观恢宏的“长江三峡1”号,由奔流不息的江水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与传统动力船舶相比,每年约可节约使用燃油吨,减少各类有害气体排放吨。”
当前,全球电动船以50米以内的小型船舶为主,电池容量一般在2MW左右。此次首航的“长江三峡1”号长米、宽16.3米,有四层楼高,设计载客人数人,水电驱动能否带得动这个“大家伙”?答案是肯定的。
源源不断的水电汇聚到游轮的动力“心脏”。这里共配备15个独立电池电站为全船提供推进和日用能源,总电池容量约千瓦时,相当于多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总和。这也是游轮的电池动力系统在大功率大电量船上电池管理技术的突破。
技术突破不止于此。一直以来,大型电动船面临大型化后续航里程不够、港口大容量电池无法快速充电等难题。作为世界旅游航运领域的一颗新星,“长江三峡1”号只要在停靠码头充满6小时电,即能以22公里的时速航行公里以上。全球首创的“高压充电+低压补电”电池充电模式的设计应用,搭配10kv港口充电设施,完美解决了大型电动船舶大功率充电难题。
“此外,游轮还采用了舰载直流配电系统、全回转舵桨系统、大型船用直流变频中央空调系统等电动船舶领域首次研发应用的新技术,为国内乃至全球电动船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经实验验证,船用直流中央空调系统对比传统船用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达到30%以上。”叶勇说。
游轮内部采用阿里云对全船电池管理系统、功率管理系统、监测报警系统以及船舶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数据船岸一体监测、共享和分析,在保障全船安全的同时,为游客带来智能化、场景化的优质旅游体验。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负责人表示,“长江三峡1”号首航既对推动交通强国和绿色交通建设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又对加快培育新能源船舶产业拓展了空间,为“电化长江、绿色长江、生态长江、双碳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据悉,游轮投入运营后,将主要用于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全球第一大坝三峡大坝以及长江三峡西陵峡的航线,宜昌长江夜游、三峡升船机等旅游航线,为旅客提供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服务,同时具备宜昌城区滨江游、高端婚庆、国际学术会议、商务接待、产品发布会、企业年会、综艺娱乐表演秀等活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