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夷陵区是上海对口支援的地区之一。如何让上海先进理念、发展思路、务实作风在夷陵生根发芽?每年,夷陵选派一批党政干部到上海静安区挂职学习,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近日,夷陵区东城高端制造产业园鹌鹑湾片区工地,热火朝天。根据规划,夷陵正在将该片区打造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小而精、小而美”精品园区。“不搞项目无序堆积,更看重产业集聚。”夷陵区招商局局长裴开元坦言,过去,招商大多是简单的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现在更注重以产业链为引领,围绕产业头部企业和关键环节择优选商。裴开元的这一转变,源于她年到上海市静安区商务委的挂职经历。在上海,裴开元看到,为提升主导产业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上海坚持围绕主导产业,探索“产业链”招商模式,促进企业集聚发展。经过3个月挂职学习的裴开元回到夷陵后,她和招商团队探索产业链招商集群式发展的新路。
“观念一转天地宽。”裴开元说,在鹌鹑湾片区招商尚未完成时,有一个中草药提取项目,各方面都很好,但与片区的产业定位不符,面对好不容易招引来的项目,招商团队一边向企业耐心解释,一边为企业寻找更加合适的地块,最终该项目没有在鹌鹑湾片区落地。如今,9个装备制造项目顺利签约并落户鹌鹑湾,上下游产业集聚,真正实现不出园区就有产业链。
在上海挂职学习,让夷陵区太平溪镇镇长刘勇眼界大开。年,刘勇到上海静安区挂职3个月,至今已过了8年,但他对上海的街景记忆犹新。“不管你走在哪一条马路上,一转角就能看到一家便利店;走不到5分钟,就能找到一家药店;再走远一点,就会有菜场、超市,生活相当便利。”他说,“顺势而为,以人为本。”这是刘勇在上海取到的“真经”。
刘勇回夷陵后,发现这样的“真经”有用武之地——以前乡村人情风盛行,“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半给了份子钱”,成为一些地区农民无法承受之痛。具体如何做?刘勇介绍,太平溪镇每个村都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大家红事少办、白事简办。太平溪镇靠近三峡大坝,70%的人口是三峡移民。过去,许多移民习惯在江边洗衣服,洗衣的水直接排进江里。如何既尊重居民生活习惯又环保?根据大家洗衣服的习惯,太平溪镇在沿江的移民村纷纷建起便民洗衣池,污水可以集中处理。“别小看这洗衣池,不仅培养了村民的环保意识,还能够化解邻里矛盾。”刘勇说,大家喜欢在这里洗衣服,边劳动边聊家常,说说笑笑中矛盾就化解掉了。
去年10月,夷陵区卫健局副局长张翔到上海静安区卫健委进行为期3个月挂职学习。他在上海看到,市民下载“上海健康云”app,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市民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查询、预约接种疫苗等多种健康服务。“没想到如此快捷方便!”张翔深受触动,“必须马上学习。”身在上海的张翔,立即打电话向局里汇报,认为夷陵也应该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城乡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健康服务。
去年12月,夷陵区卫健局成立7人学习小组,专程赴上海学习,对系统开发、医疗资源整合等情况进行对接。“学了就要马上干起来、用起来,否则学就失去了意义。”张翔介绍,今年5月,健康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