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为什么被称为“举子之乡”?汉丰湖文峰塔景区的举子园为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
地处长江北岸的开州是一座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中唐时,开州剌史韦处厚写下脍炙人口的《盛山十二诗》后,从那时候起,开州人就开启了尚文崇儒的风气。年以后,开州有良知的举人在清末康梁“戊戌变法”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开州城区由四面山屏围,清江和彭溪河在山谷宽阔处汇聚成浩淼的汉丰湖。三峡大坝建成,长江之水通过小江回溯,提高了水位,汉丰湖面积比西湖还大了许多,形成了一幅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画卷。
环汉丰湖堤岸已有一些蔚为壮观的人文、地理景观。文峰塔举子园里,记叙了开州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的一段开州举人的故事。年3月,在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活动中,全国有名举人陆续在京签字,要求变革,其中开州举人有6人。
在国家和社会遭遇危机的时刻挺身而出,是举人们心中的良知使然,它是一种价值观念。这样的举人他们除了献身专业工作以外,还深切地关怀着国家前途和社会公共利益之事,超越了个人利益。显然,当时的举人们胸中有丘壑,眼底有山河。
开州六举人的义举,我们称它为“良知”,儒家称之为“仁”。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由于开州六举人参与的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是全国各县人数最多的一个县,至此,开州被誉为尊师崇教人才辈出的“举子之乡”和“金开县”。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