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末的这个冬天,湖南、浙江和江西的多个地区都出现了多年不见的限制用电情况,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拉闸限电”。网上流传最多的就是素有”小商品行业里的世界工厂“之称的义乌,也被要求工厂每开工三天,要停工一天,减少用电量。
更有义乌工厂的老板焦急地抱怨:“义乌的外贸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基本没有赚钱,很多企业,尤其是国际商贸城的很多商户,甚至是亏钱的,倒闭的也不少,所以下半年大家都在抓紧生产,出货,特别是春节前的这段时间,本来就是外贸企业的出货旺季,等春节一放假,产能就全停了,国外的客户也急着备货,这个时候限电对生意的影响肯定很大,不少企业无法按时交付订单。”
拉闸限电,是指在电力系统中拉开供电线路断路器,强行停止供电的措施。在特定的用电环境无法达到满负荷运载需求时,中断一个区域或部分地方的电力供应。这种情况,一般多发于高温酷暑的夏季!
这次发生在冬季的南方电网三省多个地区的“拉闸限电”,官方解释是,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和低温寒流叠加导致电力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目前为止电力供应保持平稳有序,居民生活用电未受影响。
还有种说法是,在我国年的总发电量中,有近7成发电量来自火电。目前,煤电仍是我国的主力电源。而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煤炭的进口量同比下降43.8%;与此同时,煤炭的交易价格在持续上涨。
而在中国进口煤炭国家排名中,澳大利亚位居第二,中国进口动力煤澳大利亚这也就会让人联想起中澳之间近段时间的“贸易战”。
我们不深究中国部分地区的限电,到底与限制进口澳大利亚煤炭有无关系。我们只说当初建三峡大坝,吹得神乎其神的供电能力,为什么现在就不灵了。
时间回到三峡大坝建设伊始,媒体高呼:“当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运行时,三峡水电站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亿度。26台机组,将照亮半个中国。”
这些电力将送往上海、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河南、江西等八省市,缓解这些地方电力不足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一直到年,三峡差不多每年都有4台机组投产,发电量等于每年增加一个葛洲坝电站。三峡电站的电力辐射范围更大,以三峡大坝为圆心,直线距离公里为半径,全国除了7省区外,都在这个输电范围内。
时至今日,三峡大坝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M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相当于计热电发电效率后燃烧标煤万吨的发电量,年直接减排二氧化碳万吨。
即便三峡大坝发电能力如此之强,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急剧增加,三峡大坝作为一个日趋稳定的发电源,它占整个中国发电量,也只是3%左右。年11月1日,发改委宣布,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因此,未来三峡大坝的发电能力,将不再有大的增长。因此,随着中国用电量的持续增加,三峡大坝占整个中国发电量的比重会越来越低。但这并不能否定三峡大坝对整个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日常生活的重大贡献。
我国在获取电能新增长点方面,可谓不予余力。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发电,占全国发电量比重,已经将近15%,未来比重还会持续增长。
然而,即便如此,中国火力发电的比重,现今仍然占据最大比重,高达70%以上。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历史、政策、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电力建设进入黄金时期,那时候技术不先进,加上90年代苏联解体西方制裁,火电相对于我国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来讲,无疑是最合适的(建设周期短)。
2年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飞涨的GDP对电力的需求,加上电力改革分了地盘,各发电集团忙着做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火电建设周期短,技术相对成熟,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投资。
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MW级先进火电机组的全面国产化,并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环保机组(MW及以上)不断替换小机组,这些技术进步过程,都给火电发展提供了机遇。现在MW级超超临界机组的全面推广和国家环保法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的严格限制(严于欧美日标准),火电对环境的影响其实早已经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了。
而其他发电形式,都有它各自的局限。水电产业受地形影响严重,还受枯水期影响,不太适合承担长期基础负荷。光伏、风电等由于自身的特性,注定是成不了气候的,而且光伏发电虽然没有污染,但是占用土地面积,而且在(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产生大量的污染,其实是不经济的。光伏和风电企业的效益,目前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补贴的高电价,这实际上是违反市场规律的。
-年的国家口号是建设百座核电站,直到3.11日本地震造成福岛两座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后,中国的核电项目因此全面停建,虽然这几年恢复了部分项目,但是内陆核电包括沿长江核电全部停建。
相比于开发新的电能增长点,中国在另一项大工程上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那就是特高压。“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的主旨是减少各地之间物物交换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而特高压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的能力,是超高压的5倍。如果说超高压输电是“4G”,那特高压输电就是名副其实的“5G”。中国幅员广大,但能源分布不均匀,水电与煤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离开经济中心一两千公里。中国就有发展特高压的必要和需要。中国正是有了建造电力输送的“5G”技术,新疆、内蒙古发的电才能送到北京,三峡水库发的电才能送到上海,云贵川大峡谷里的水电才能送到广州。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技术上,特高压电网都具备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大量风电送往东中部负荷中心消纳的能力,从而减少弃风。同理,中西部的太阳能,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实现远距离输送。此外,由于特高压技术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条件,充分利用特高压技术优势,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说了这么多有关中国电能发展现状,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到我们国家在电能开发上的种种努力以及取得的骄人成绩。如今中国上下,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生活和生产方方面面,都在向清洁化的电能发展。“煤改电取暖”,电动汽车推广、人工智能产品应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更依赖电能。因此,由国家统筹规划、修建,大力发展的中国国家电网,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和生产。
而我们对电力资源很多时候没有概念,或者不懂珍惜,浪费了我们国家在开源节流方面上的努力。或许这次发生在全国各地的限电举措,会唤醒我们对电力资源的珍视。从人类钻木取火,使用工具开始,人类就像是这个地球的“癌细胞”一样,在“鲸吞”着这个地球上的一切资源。如果众生平等,万物有灵,人类的“罪行”将足以被判“灭种”。
此时此刻,当我们点亮一盏灯的时候,请一定要满怀感激。我们如今使用的几乎每一度电,都是通过“燃烧地球”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