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积液简称“胸水”,一般是指胸膜腔积液
胸膜腔是由贴在肺表面的脏层胸膜与贴在胸壁内侧的壁层胸膜围成的一个封闭腔隙。就像齿轮间需要润滑油润滑,这两层胸膜之间也需要少量浆液进行润滑,正常人胸膜腔内有3~15毫升液体。
一般人体胸膜内每天有~毫升的液体动态形成与吸收。健康人的胸膜腔为负压,胸液中含蛋白质,具有胶体渗透压。
胸腔积液的形成与吸收与胸膜毛细血管中渗透压、静水压有密切关系。
如果正常的生理机制被病理因素破坏,打破了“形成与吸收”的动态平衡,就会导致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产生胸腔积液。
有多种疾病会导致胸腔积液的产生。
★1.感染。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等可向胸膜蔓延引起胸腔积液,甚至发展为脓胸,胸水多浑浊黏稠、不透明。
★2.肿瘤。胸膜转移瘤、恶性间皮瘤会导致胸腔积液的产生,且多为血性胸腔积液。
★3.心衰、缩窄性心包炎等会导致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营养不良、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肾炎等会产生低蛋白血症,导致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上述机制均可导致胸腔积液产生,积液多呈清亮、透明样。
★4.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体免疫性疾病。5.外伤或医源性胸腔积液,如外伤导致的血胸,胸导管损伤引起乳糜胸(牛奶样胸水)等。
单纯的“抽积液”,只能在短期内缓解积液导致的胸闷等症状,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最为重要。
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应给予足够疗程的抗结核治疗;对于肺部感染或脓胸,应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肿瘤患者则需针对原发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胸水需给予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心衰、低蛋白血症等导致的漏出液,需根据原发病给予强心、利尿、补充蛋白等治疗。
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应对胸腔积液进行引流。一般来说,如果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少量的胸腔积液(毫升以下)是可以自行吸收的,并不需要完全将其“抽净”。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关于更多健康方面的资讯,请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影响力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