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不就是看个病么

(这篇文章我没有想到什么配的歌,于是我就找一个好听的歌相配,毕竟我是个有文章就有歌的人嘛)

今日分享的这本书,我从小长假之前就想整理出来,但是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三天假期皆用掉,所以就今天来整理啦。对于医学、医院、医疗,处于小白水平的应该不止我一个,当然,今天这本书即使看了,依旧是处在小白水平的,但是,能稍稍多让自己医院有关的东西,有必要且无坏处。

这本书是我在阅读app上搜索其他书目时,往下翻忽然见到的,当时立马选择借阅,且打开看了。当我看内容时,这位刚毕业的女医生,将书本内容写的贴近生活、医院人的想法,语句描述间也是有科普性兼趣味性,看的当下就决定要整理一篇。不过,理想高于现实,我个人整理能力太过有限,因此,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去看看这本书。内容有点长,写在Word里面有7页,但是不要嫌弃字数,内容是让你收获知识的。怕,是因为不了解,那就开启学习步伐,开始了解,一起来看看吧。

◎医院科室分类:

医院科室主要是分为内科和外科。每个器官都有相关的内科和外科,一般先挂内科,可能需要借助各种影像检查,病情轻的可直接治疗,病情重的需要做手术则转去外科。内科科室数量是外科的两倍。外科:身体上与外界相通的,基本上都是综合的手术科室,五官、泌尿、肛肠、妇产、乳腺外科、骨科等。

◎胸腹腔器官:

就拿人体来说,一个骨架撑起一副皮囊,中间填塞大量的器官,最复杂、最难挂准号的就是这部分。胸和肚子的最大差异。胸是有盔甲的,肚子没有盔甲,软软的。顺着肋骨摸,有肋骨覆盖的地方叫作胸腔,没有肋骨覆盖的地方叫作腹腔。肋骨的外面悬挂着的两块脂肪组织,就是乳房。如果胸疼,最好先好好感觉下是里面疼还是外面疼。外面疼的先推测是乳房问题,挂乳腺外科;如果乳房没事,就可能是肋骨炎,挂骨科或者胸外科;如果都没事,确定是里面的问题,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如果非要形容一下胸腔里的构造,就像一把扇子打开,上面放了一个窝头。这把扇子是肺叶,朝上的扇子柄是气管,而这个窝头,就是大名鼎鼎的人体“马达”——心脏。马达坏了要先去心内科看看,不行再转到心外科;如果气管和肺坏了,喘不过气来,直接去挂呼吸内科;要是喘憋的位置靠上,可能就是喉咙的事,要去耳鼻喉科看看。

腹腔里装的器官大部分都是为消化而服务的——胃和肠子提供场地,肝和胰腺提供消化液,所以,这些器官出了问题都可以先挂消化内科。不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挂准号,搞清楚肚子里器官的位置特别重要。如果你刚刚成功摸到了胸腔,那么没有肋骨保护的软绵绵的下方,就是腹腔。腹腔的入口,正是胃。你看各种胃药的广告,手捂的位置都特别到位,就是在肚脐上一手掌正中的位置。这个位置可谓“巨星”云集,不仅有胃还有背后的胰腺;手掌的右上方是肝脏,左后方有著名的血库——脾脏;手掌以下,就是各种肠子缠绕,靠中心的是小肠,大肠在四周环绕。整个肚子都为了消化食物而辛勤工作,所以,肚子里90%的慢性问题要挂消化内科。如果是突发性肚子疼,除了看急诊,还可以挂普外科。因为很多时候,男人们打架,一脚飞起来,偏左可能踢得对方肝破裂,正中有可能挫伤胰腺,偏右就会脾破裂引起大出血,这些都属普外科的范畴。当然,医院,普外科又分了小科,所以这些地方的疾病还可以挂肝胆外科。如果你捂胃的右手能映射到后腰,那么指尖和掌根的位置就是左肾和右肾。虽然很多男性非常愿意将肾疼转述为腰肌劳损,狭隘的认知使得他们认为肾有问题就是肾亏,但肾亏很明显是个中医术语,在西医的字典里基本不存在。我们的诊断课本里从没见过肾亏的诊断,有的只是“肾炎、肾结石”。因此,如果某天你尿液发生了变化,同时后腰疼痛,就要考虑挂“肾内科”或者“泌尿外科”。至于再往下的位置——裤裆水平,不用多说,大家自有分寸。笼统来说,若是浅表的皮肤问题(包括各种性病),大家都可挂皮肤科。若深层点,影响到尿道,大家还可挂泌尿外科。而如果在要宝宝的事情上出现了问题,非要男女有别一下,男性可以挂泌尿外科,女性挂妇产科;如果夫妻俩一块儿出现问题,共同挂不孕不育科也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诊疗:

普通门诊开检查单,专家门诊买诊断思路;如果是首诊,之前没做过任何检查,挂专家号就是浪费时间;挂专家号是一些疑难杂症、小地方看不了的,带着各种化验检查结果以及以往病例的。

◎关于检查:

一般分为影像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科很重要。CT\核磁\B超排队最多,如果医生有开具此类检查时,一定要尽早先去预约。

◎关于看病:

要把所有症状细致描述,不要遗漏。要想查的清,就要查的全,要想查的全,就得多花钱。医院和医生,除了头衔,就是口碑,这就需要你动用人力去问,去打听。

◎关于病例书:

其实病历书写最主要的就是你的现病史,也医院,究竟哪里不舒服?为了鉴别于其他疾病,你还要描述得更加细致一些,比如:(1)病因、诱因(受凉、饮食、药物、外伤、情志、劳累等引起);(2)主要症状的特点(程度、类型、症状、次数、缓急、颜色、部位、量、时间等要注意记录);(3)要描述这个症状带来的伴随症状,比如你血压高,那么伴随症状就有可能是恶心、呕吐;(4)再描述你的全身症状,比如饮食、睡眠、二便、体重、精神状态等;(5)你的诊疗经过,也要详细叙述,都做过哪些检查,用过什么药,疗效怎样。

◎关于挂号:

电子设备、窗口挂号、加号(可能性最大的时间是中午下班之前和下午下班之前)

◎医院:

办就诊卡,拍照和摸索线路--医保办、电梯间、自助挂号机、取款机、挂号的科室位置;医生门诊、影像科、药房的位置;

需要带的证件:身份证、医保卡、病历本、影像资料;

缴费前先去问门诊医生或医保办,看是否可以报销。

◎关于胃镜、肠镜、膀胱镜和支气管镜:

胃镜:做胃镜的流程是,前一天晚上禁食,基本上需要8小时禁水、禁食,以保证胃里是空的,因为镜子下去是要观察胃里的黏膜而不是胃里的食物。在做胃镜之前的10~15分钟需要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这个药会让喉咙暂时麻痹,不至于引起很大的呕吐反应。接着,就是张嘴,进管子,这时屏幕上便能看见自己身体里粉嘟嘟的可爱黏膜。然后配合吞咽动作,贲门才能打开,镜子才能顺利进入胃里,观察胃里的情况。最后镜子出胃,向更远处照一下十二指肠,整个检查就算结束了。整个检查用时5~10分钟,之后等喉咙完全好了,才能开始吃喝,不过这是两个小时之后的事了。

做肠镜其实跟做胃镜相似,走的都是消化道,只不过一个上入,一个下入。所以,在胃镜室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胃镜室一般上午做胃镜,下午做肠镜。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很少有人能空腹饿到下午。大肠有三个拐弯,像个“囧”字一样,环绕下腹3/4。所以,肠镜的管子远比胃镜的管子要长。就像做胃镜的准备工作一样,做肠镜的患者也需要在做之前先清理“库存”,也就是说格式化一下肠道,把便便尽量外排,因此医生常常在前一天给患者用泻药帮助其排便。在做肠镜时,患者一般左侧卧位,保持肛门括约肌的松弛,然后开始进管子。这时患者可能会有种屁股想“吐”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非常常见,忍忍就好了,因为无论什么东西,从紧闭的肛门括约肌门前经过的时候,括约肌总把它当作便便,让人有种想要排便的感觉。管子进去之后,其实就像在隧道里行车一样,管子是要顺着肠道的自然形状时而直走时而转弯,时而患者还要配合医生左右摇摆,以帮助管子顺利通过肠道的拐弯处。如果遇到难以拐过去的弯,医生还会给患者的肠道充点气以助镜子通过。接下来,就跟旅游拍照一样,来一张,再来一张;这里拍一张,那里再拍一张,完美地抓拍肠道取活检,再送病理出报告。

膀胱镜,走的是水路。女性的尿道粗、短、直,约3厘米,男性的尿道细、长、弯,约16厘米,而且还有三个生理性狭窄。膀胱镜检查就是要用一个很细的电子镜,从天然的尿道进入,一直逆行到尿道的根部,然后到达膀胱查看这一路尿道和膀胱黏膜的病变。当然,考虑到尿道比食管和大肠细,检查的体验会不舒服一些,所以医生会人性化地在膀胱镜检查前向患者的尿道里加入利多卡因凝胶,因为这种凝胶麻醉剂能很好地麻痹尿道,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黏膜的损伤基本上三天才能恢复,也就是说,做完膀胱镜的患者在三天内会出现正常的血尿。不过,检查带来的血尿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因为尿道的上皮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只要多喝水,多排尿,三天左右基本上就能恢复。

支气管镜。这四大镜里,患者评价最好的,应该就数支气管镜了。要说最娇贵的器官应该就是支气管和肺,稍微呛点水都够你咳半天的,更别说往气管里下镜子了。但恰恰是因为它反应太过灵敏,呛点水都不行,所以要想通过镜子看到内部的情况,就不得不麻醉,而一麻醉,患者做检查就跟打盹儿一样,没有丝毫的感觉。于是,医生就开始用一个很细的镜子,从人体天然的管道——气管开始进入,分别查探气管的黏膜情况、气管的形状有没有被肿瘤压弯,或是收集气管里的痰液进行实验室检查,对于难以判断良恶的气管病变,还能抓取组织进行活检。

以上,就是走正常人体通道,进行常规检查的各种镜子。

◎关于穿刺-常见内科的肾穿、胸穿,外科的肝穿、腹穿、心包穿,妇产科的羊水穿刺:

肾穿:对于要做肾穿的患者,术前需要验血合格才可以穿。而之所以要做肾穿,是因为影像设备看到的像素太低,看不到细胞水平,所以要取出细胞看看肾到底被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发生了什么改变。由于肾在人体后腰的位置,所以患者做穿刺时一般趴着,肚子底下垫个枕头,好充分抬高肾脏。穿刺点常常在右肾下极的位置,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医生一般会打局麻,麻醉即将进行穿刺的这块皮肤,然后让患者憋气,开始穿刺。穿刺结束后,医生取出留存在针管里的组织细胞,并要求患者密切监视尿液和练习床上排尿,不为别的,就是看看患者有没有血尿,有没有穿到患者的大血管,同时还会要求患者静躺,因为怕活动后出血,加重肾损伤。

肝穿:其实需要让患者憋气的不只是肾穿,还有肝穿,因为,是个人都要喘气。我们一吸一呼之间,膈肌会上下做活塞运动,肚子里的器官也会左右摇摆。为了使它们稳定住,只能给它们加压,于是,医生会告诉你:来,憋气。由于肝脏位于人体右侧肋弓的下缘,所以患者常常是仰卧着。穿刺的手法大都相似:打麻药,开始穿。你要问这个过程痛苦吗?其实一眨眼的工夫就穿完了,因为一般人憋气的时间也就几秒钟,很少有人能达到运动员的水平。医生要在你憋气的几秒内完成穿刺,即便痛苦,几秒钟也就过去了。肝穿有没有危险性呢?其实,一两秒钟的肝穿,取得的小条肝组织也就是直径为1~2毫米,长度为2厘米左右的小肝条,只占肝脏重量的五万分之一左右。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1/4的肝就能长成一个完整的肝,所以五万分之一的损失对于肝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只是肝、肾这两个器官都是血流量非常丰富的器官,所以,术后出血是每个医生都很担心的情况,而这也正是这两项操作的危险之处。因为如果没穿好,可能就会内出血,继而形成血肿压迫其他脏器,所以术前关于凝血功能的测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胸穿:胸穿其实更普遍。胸穿的危险不在扎出血,而在扎出气。对于正常人来说,肺脏外面和胸壁之间是有极少量的滑液来润滑肺脏的,就相当于在两个相互摩擦的面之间揩了一层油,起着降低摩擦力的作用。临床上很多人之所以要做胸穿,就是因为这两层之间的区域夹杂了大量的液体,其中以各种病原菌感染肺部引起的炎性胸水最为多见。这个时候,就需要医生借助外力将胸水抽出去,因为水是实的,肺类似于一个含气的气球,过量的胸水会挤压着肺,让肺没法扩张,于是,人们就会呼吸困难。但是,扎也是有技巧的。因为肺脏就相当于一个充满气的气球,现在气球外面被一层水包围着,这些水压迫着气球,使得气球越压越扁,于是,就需要借助外力将这些水抽出去。胸穿需要扎得刚刚好,即水能抽出而气球不破,若扎得不好,水能抽出但气球也破了。也就是说,胸穿的一大危险是发生气胸,就像一个没扎口的气球,肺很快就会发生萎陷,人也会因此而呼吸困难。另外,还有一些人会发生胸膜反应,突然晕厥。正常的胸穿过程,医生会要求患者抱着椅子靠背,充分暴露后背。大夫会像敲鼓一样叩诊听音,音调高亢的就是肺,里面存着气体;音调低沉的是水,里面是实心的,所以要从这儿进针。这个位置常常在肩胛下角线第7~9肋之间,从这里穿进去抽水,好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不过,如果患者凝血异常,又有严重的心脏病,肺功能严重不全,或者穿刺的这块皮肤有感染,都会为穿刺带来很大风险。这些情况又称为穿刺的禁忌,所以面对这些情况,医生常常会放弃穿刺。

心包穿:真正危险的,最考验技术的,是在活动的物体上操作。就像是经验丰富的汽修工能在着火的马达上修车一样,心包穿刺才是体现一个医生临床技能的金字塔尖。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心脏是一刻都不会停止跳动的。心脏的外面穿了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就是心包,负责包裹心脏。现在衣服和心脏之间产生了“水花”,俗称心包积液,而心包穿刺就是为了抽出液体,减轻心脏的负担。因为在陆地上跳一下和在水里跳一下,心脏做的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现在还没意识到这个操作的危险性,那么可能是没有想到心脏跳动的节奏。就像一根针扎在一个物体上,当两者都静止的时候,它扎的是一个眼。但是当这个物体开始运动而针不动,那么这个针就扎出了刀的快感。如果它接触的是心脏,那么它对心脏的损伤将是划了一道,而不是扎了个眼。所以,在进行心包穿刺时,医生一般都会小心翼翼,缓慢进针。顺着剑突的位置进去,可以有效避开心脏表面的大血管,然后就是细细感受心脏的撞击,生怕针尖扎着心脏。在有落空感而无心脏撞击时,就说明针进入心包里了,此时再用注射器小心抽液。心包穿刺的危险还在于容易误伤周围,比如心脏的后方是肺,下方是肝,心包穿刺的并发症就有可能造成肝损伤或者肾损伤。就算针按正常轨迹进入,左右不偏,但上下深浅的功夫也是有讲究的。深了容易扎到心肌,引起心律失常,或者扎到冠状动脉,引起出血;浅了,又容易扎不进去,起不到治疗的效果。就连消毒,对于心脏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像“刀一旦出鞘,不是杀人就是救人”一样,心包穿刺本身是为了缓解心包压力,但如果消毒没做到位,就很有可能“引狼入室”,将病菌带入心脏,引发感染。

羊水穿:与上面几种风格迥异。不是每一个准妈妈都需要做羊水穿刺,做的前提是怀疑胎儿有畸形风险,如35岁以上的大龄孕妇、有家族遗传畸形的、以前怀过畸形胎儿的,或者B超显示胎儿发育异常的,这些准妈妈都需要做穿刺排除一下。子宫像是一个厚实的墙壁,羊膜像是航天员头上的头盔,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针管穿过墙壁,扎进航天员的头盔里去,吸点他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然后化验这些空气有什么异常。也就是说,羊膜里面的液体环境是胎儿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我们需要吸点这些液体来判断胎儿是否健康。因为这些液体里就有胎儿脱落的细胞,可以进行基因检测,来筛查包括唐氏综合征在内的一些遗传病。但有穿刺就有风险。胎儿生存的小泳池若一下被抽走20~40毫升(10%的羊水)的水,那么胎儿就有可能不高兴了。也就是说,羊水穿刺的流产率在1%左右,羊水污染比例在0.8%左右,穿刺后还有可能引起宫内感染、羊水露出、阴道出血等。

◎关于血常规:

血液里走的细胞也不是一家的,而是三足鼎立,共分天下,这三足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主要承担运输的功能,运走二氧化碳,运来氧气;白细胞主要承担警察的功能,追杀各种病菌;血小板主要承担补丁的作用,与凝血因子一块儿来织网织布,哪里有洞补哪里。所以从作用来说,红白两道儿略显重要,它们各占了血常规化验的半壁江山。

红细胞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白细胞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淋巴细胞比例(LYMPH%)、单核细胞比例(MONO%)、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嗜碱性粒细胞比例(BASO%),以及这些细胞的真实计数,都属于白细胞。

拿红细胞来说,它长得就像一个“麻团”,上面的芝麻就是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是按一定比例均匀分布的,所以检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都可以用来判断是否贫血。不过,像这种夫妻档指标除了能看贫血外,还能互相监督,因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例若有较大差异,往往代表红细胞的体积和形态变了。而形态变了,运氧的效率就会下降,路遇拥挤的地方就容易挤破发生溶血,引起贫血。血红蛋白长在红细胞上,当血常规的化验结果显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升高时,说明骨髓造的血多了。可为什么骨髓好端端的就给你多造红细胞?常见的原因是因为你缺氧了,你的身体需要更多的红细胞来运氧。像心脏血管畸形、慢阻肺、肺动脉瘘等缺氧的疾病,都会使得这两个指标上扬,而造成这两个指标下降的,往往是因为原料不足或者被攻击了,导致红细胞数量下降。原料不足往往对应着骨髓造血功能的损坏,即各种贫血;被攻击了,常常表示红细胞造出来的时候长得太丑,白细胞都不认识它了,直接把它当坏蛋攻击了,从而发生了溶血,导致红细胞破裂,数量减少。

白细胞:由于各种白细胞都很蛮横,职业就是“驱除鞑虏,匡扶正义”,所以根据它们的武艺和长相可分为两大类:粒系和淋巴系。可以这么说,粒系的擅长单独行动,淋巴系的擅长集体作战。白细胞的第一种:中性粒细胞。它可以用“跑男”来形容,不仅是跑得最快的,往往第一时间到达事发现场,而且还是五种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旦身体发出信号——肾上腺素一多,中性粒细胞就开始出击,从四周的小血管跑进中心的大血管。所以,如果测得中性粒细胞多了,往往代表前方出现入侵者,中性粒细胞正在集合,准备加速跑到事发地。也就是说,你体内有炎症了,常见可能的原因有急性感染、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等。当然,如果本身骨髓造的白细胞多,那么血液中的幼稚粒细胞也会相应增多,这类疾病以白血病多见。那如果中性粒细胞少了呢?少了其实比较有意思,因为我们人体正常是有很大储备空间的,骨髓中存储着2.5×个中性粒细胞,约为血液中的15~20倍。也就是说,我们能源源不断地制造很多很多细胞,生产力是很强的。当中性粒细胞数量1.5×时,造都造不过来的时候,我们就要想想这究竟是为什么了。可能的原因有两个:造血系统出问题了或者消耗太大、供不应求。对于造血系统出问题了,往往对应着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为代表的各类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消耗太大、供不应求往往对应着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感染,导致免疫细胞的数量被消耗殆尽。白细胞里的第二种:单核细胞。这种细胞体积稍大,特点就是“吃吃吃”,它擅长吞掉危险的东西。它少了,没有临床意义;它多了,倒是有点意义。要么是生产得多,要么是美食多,诱惑吸引了它。生产得多代表着骨髓增生性疾病,美食多代表着病原微生物多的疾病,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这些对于单核细胞来说,都是美美的自助餐。白细胞里的第三种:嗜酸性粒细胞。这种细胞对待“虫虫”和过敏,都别有一番威力。它能反击很多寄生虫,包括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这些虫虫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对于过敏,它的升高,往往预示着支气管哮喘,药物、食物引起的荨麻疹、血管源性水肿等疾病。白细胞的第四种: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类似,它的减少,没有临床意义,但是多了,会有影响。它一受到惊吓威胁,就开始释放大量过敏物质,所以我们易患过敏性结肠炎,类风湿关节炎,药物、食物等引起的超敏反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的升高往往意味着过敏。淋巴细胞是整体作战的群体,它的升高意味着炎症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肝炎、腮腺炎、梅毒、结核等。当然也有可能是出厂的时候制造多了,比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而它的降低,往往意味着免疫缺陷。除了先天性的免疫缺陷,后天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也会减弱淋巴细胞的战斗力,使得它们数量减少。

红白细胞其实打的是排列组合,好几个指标都高或好几个指标都低,往往要先猜是骨髓造血的问题。因为骨髓是生产厂家,若生产线坏了,各个产品都会受到影响;如果指标高高低低,就用刚才的那些道理去好好想想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关于血小板的各种数值,你只需要知道,血小板代表补丁。它多了,常常代表厂家生产多了或者群众需要它,即骨髓增生性疾病或急慢性炎症;它少了,常常代表厂家破产或者遭迫害了,即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脾功能亢进导致的紫癜。

◎关于尿常规和便常规:

尿常规正常,则意味是“肾从血里成功地挤出了尿”。所以如果尿异常,不是肾坏了,就是血坏了。对于血尿、蛋白尿、异常的管型尿,可以先去猜肾上的疾病,毕竟,肾没把好门儿,才让血里的红细胞和蛋白质漏了出去。而尿里如果酸碱异常,则往往反映的是血液的酸碱异常,至于这些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需要借助更多的影像设备来完成。

便常规:我们往往从颜色和味道两方面判断,拉肚子、溏便常常代表消化不良;米泔样便,常常代表被细菌感染了,例如霍乱;黏液便和脓血便,常常代表菌痢;柏油样便,常常代表上消化道出血,大便就会油亮发黑;如果出血在低位,就会是鲜血便,但是鲜血便除了痔疮和肛裂外,还要警惕直肠癌;至于大便的形状变细,变得像面条一样,也要警惕是直肠癌造成了肠道狭窄。

◎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在我们全身上下数以万计,它就是身体里的一个个保安站岗放哨的站点,这些点连起来能形成一张大网,几乎无死角、全方位地包围人体。所以,从这个大网里取最表浅的一个点,对于人体几乎没有伤害,因为它很表浅,就埋在薄薄的皮肤下,取的时候局部麻醉即可。更深层次的淋巴结活检,一般跟随着手术顺带做了,医生会在术中取淋巴结直接送病理,来判断肿瘤切得干不干净,有没有发生转移。所以,其实家属不必过度担心淋巴结活检的后遗症,因为它基本上没有什么后遗症,就跟用小刀刮伤了手差不多。

◎介入检查:

介入检查走的就是血路。这个检查常常伴随着支架,在体表找一个最浅的动脉,穿进去,就“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镜子顺着四通八达的血管,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若前方遇到“塌陷”情况,直接放个支架把“塌陷”的地方撑起来。整个操作都是在血管里进行的,丝毫没有逾越到血管之外,确实“服从组织,严守纪律”,所以,整个检查做下来对人的损伤很轻,唯一有点影响的,可能就是要“吃”点射线。

◎关于X线、CT、B超和磁共振:

X线:也叫平片,有辐射,速度快,价格低,X光会穿过身体。

CT:成本贵,有辐射,超声波等射线通过断层穿过人体。

B超:无辐射,实时成像,准确率不高。

磁共振:无辐射,几乎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成本贵,多功能、多参数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

颈椎和腰椎一般选择磁共振或CT;胸部一般选择CT或X光(磁共振成像对肺部疾病的诊断有限);腹腔中除肠道外,可用B超(表浅器官,B超诊断的准确性高);心脏,用CT或磁共振。

以上内容除最后一点外均摘自书中,最后一点为我在网路上搜索出来的内容,因为回想了一下,书中并没有讲到这些影像学的内容,所以自己找了一点基础性的知识,顺道儿补充过来。毕业之后的自己,也曾很多次想着当初应该好好学习,去当一名医生。如今,当医生是实现不了了,但是,多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就从这本书开始啦。感谢作者贡献出的好书。

值得一读,医院医学迷茫且怕怕的朋友。

是否会重读:应该不再冲好多了,会去寻找同类型好书的。

小顺姑娘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s/2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