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胎儿治疗中心Derderian医师等的报告指出,对于胎儿原发性胸腔积液(PH),在胎儿期进行干预,可消除水肿,但早产及新生儿死亡仍会发生;单侧渗出及水肿发生晚的胎儿转归较好。
P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转归差异较大,可自行缓解,进展至水肿,甚至导致胎儿死亡。对于渗出严重的胎儿,行子宫内引流可改善其存活率。Derderian医师等回顾了他们对PH的处理经验,从而评估胎儿期的管理方案。该回顾性研究纳入其治疗中心年至年的PH胎儿,排除组织结构或染色体异常、感染、弥漫性淋巴管扩张症、免疫性水肿以及双胎妊娠的胎儿。将水肿定义为在症状初期,机体的其他部位出现积液。
研究共纳入例有胸腔积液的胎儿;33例(29%)胎儿被诊断为PH,其中21例(64%)胎儿出现水肿。总体而言,死亡率为26%,并且其中伴有水肿胎儿的死亡率较高(41%对10%,P=0.13)。双侧渗出的胎儿更可能发生水肿(P0.)。在21例伴有水肿的胎儿中有15例(71%)接受干预,其中有9例(60%)存活。在12例无水肿的胎儿中,4例由单侧渗出进展为双侧渗出,并且其中3例出现水肿。6例(50%)无水肿胎儿因渗出加重或发生水肿而接受干预,其中4例(80%)存活。共计21例胎儿接受胎儿期干预,有15例(71%)胎儿存活,在这些存活胎儿中,11例初始接受胸腔穿刺的胎儿,因最终出现胸腔再次积液或者水肿加重而需要接受胸腔-羊膜分流治疗。在接受胎儿期干预且存活的15例患儿中,有7例早产(47%),其中6例患儿的胎龄≤34周。与无水肿的胎儿相比,伴有水肿胎儿早产的可能性增加(P0.05)。
该研究表明,对PH胎儿进行胸腔穿刺往往不足以治疗该疾病,常需进行胸腔-羊膜分流治疗。在进行胎儿期干预后,早产发生率高可能与胎儿水肿以及炎症反应有关。
(内容图表有略,具体请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