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胸腔积液 >> 胸腔积水 >> ldquo0rdquo到ldq

ldquo0rdquo到ldq

  7月6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子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惊艳临床界。

  

  这篇题为《“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应用于胆管癌治疗领域的临床转化》的文章称,科学家研究表明,以20例晚期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中,约30%的患者影像学显示胆道梗阻部分缓解,约有50%患者首次疗程治疗后黄疸症状减轻、肝功能有所恢复,排便颜色转为正常的黄色,随访患者中生存期最长达到21个月。随着后续样本量的扩大和方案的逐步优化,该技术有望改变当前胆管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格局。

  

  医院的王西墨院长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团队开发的载药囊泡治疗胆管癌技术为全球首创的新技术,使得全球胆管癌胆道腔内治疗实现“0”到“1”的突破。

  

  事实上,该技术的应用不仅用于胆管癌。医院副院长金阳教授此前也发布了将免疫治疗与化疗有机结合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他们团队采用的也是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据悉,目前该技术已涵盖恶性胸腔积液、肺癌、食管癌等实体瘤及其并发症。

     

更天然、更安全?

  

  胆管癌虽属罕见病中的一种,但其恶性程度却仅次于胰腺癌,目前患者整体5年存活率小于10%,其主要原因是国内外均没有针对胆管癌治疗的标准化疗方案,现有专家共识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

  

  “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对胆管癌的治疗是通过生物化疗和激活免疫的方式,更天然也更安全对癌细胞进行绞杀。”专家介绍,临床结果证明这是目前除手术外疗效最好的新型肿瘤治疗技术之一,实现了胆管腔内非手术治疗。

  

  该创新疗法的意义在于,胆管癌目前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差,治疗难度大,化疗方案均不理想。如采用胰腺癌和胃肠道肿瘤的化疗方案应用于胆管癌,缺乏治疗规范和指南,全球科学家多次探索也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胆管癌患者前期症状不明显,进展到中晚期只有不到20%的患者有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对医生技术水平要求极高。”专家指出,前述技术临床转化进展迅速。

  

  恶性胸腔积液采用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也取得了成果。晚期恶性胸腔积液肿瘤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期仅3.3个月左右。“国内目前治疗胸腔积液并无具体的金标准方法,也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金阳教授指出,其使用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表明:11例患者中4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患者部分缓解,1例患者无反应。客观临床缓解率为90.91%。其中4例患者仅5天即达到完全缓解,11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天。安全性方面,这些患者整个研究期间仅记录6起轻微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头晕、发热、恶心及呕吐等,整体安全性表现良好。

     

新疗法百花齐放

  

  如果说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带给各瘤种治疗的新希望,那么,电场治疗则是另一个维度上的尝试。以难治、高复发、生存率极低的胶质瘤为例,研究数据显示,电场治疗与化疗联合使用治疗新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可由5%提升至13%,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由16个月延长至20.9个月。

  

  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表现上,肿瘤电场治疗同样出色。一项入组80位患者的临床试验中,使用肿瘤电场治疗NovoTTF-L联合化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达18.2个月,40%的患者部分缓解,97%的患者疾病得到控制,62%的患者在1年时仍存活。

  

  根据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消息,该院研究团队利用磁溶剂热法合成出海胆状镍纳米粒子,实现了旋转磁场诱导下的肿瘤细胞凋亡以及肿瘤生长抑制。磁性纳米粒子在旋转磁场作用下,产生带有类似“旋转搅拌”功能的机械力,利用这种机械力可以破坏肿瘤细胞,达到与手术刀相同的效果。如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的胆管癌,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统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近期,这一治疗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将给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胆管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肿瘤的新型疗法还会不断涌现出来。7月6日,CDE发布了《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编辑:陈雪薇

媒体合作、投稿建议

入群交流

扫码加小编

《医药经济报》学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s/4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