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凶险花甲老人两次大咯血,竟是这种世界

一次ml,另一次ml!就在1个月前,64岁卢爷爷前后经历了两次大咯血,短时间内,险象重生!

这究竟是什么病?病情如此凶险,患者能否有生的希望?

从放弃到担当,从绝望到希望,近日生命之歌在这里奏响,一段救治佳话从这里传颂……

历经两次大咯血,患者奄奄一息

1月前,贵阳市修文县的卢爷爷,受凉后咯出鲜血约ml,感觉胸口很难受,呼吸困难。病情危重,医院,接受了“右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咯血症状暂时得到了控制,但术后一直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在39.5℃左右徘徊。

十多天后,仍在住院的卢爷爷再次咯出鲜血,这次咯血量竟多达ml!这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近一半的全身血液量,受尽折磨的他痛不欲生,只能瘫倒在床上,奄奄一息。

对此,医生给他清理气道,并为他开展了纤支镜检查,发现他主支气管中有阴影,诊断为肺癌,认为其没救了。按照当地叶落归根的风俗,卢爷爷气管插着管、接着球囊被送回老家。

回家后,家属请当地医生来帮卢爷爷拔除气管插管。冥冥之中有天意,气管插管拔除后,随着咯血症状停止,卢爷爷的意识恢复得异常清晰。“我要活下去”,强烈的求生欲让卢爷爷决定,不管能不能活,医院试一次。经亲友介绍和慎重考虑,家属陪护着卢爷医院寻求最后一丝希望。

入院后,医护人员对他实施止血和抗感染治疗,并将他收治到呼吸内科RICU进行严密监护。待病情稍稳定,医生对其完善了相关检查。

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中间支气管一新生物完全阻塞管腔,从形态上看,的确需要高度考虑肺癌,常规操作应该做活检行病理检查确诊。但潘峰副主任医师认为不应排除罕见粘膜下血管畸形的可能,经超声支气管镜探查,证实所见包块确实为大血管,并非癌症肿块。若是冒然做活检,就会导致患者大出血危及生命。随后,结合肺动脉CTA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右肺动脉中间干局部动脉瘤并破入支气管腔内,呼吸内科认为这与结核损害有关,排除了肺癌。

超声支气管镜探查影像资料

胸部CT显示肺动脉瘤破入支气管腔内

肺动脉CTA检查影像资料(术前)

至此,困扰他1个多月的咯血病因,医院得到了明确诊断。

“若不及时处理,患者很快就会窒息而死”

据公开报道,肺动脉瘤是一种局限性的血管扩张性疾病,合并肺动脉壁一层或多层的变性坏死,发病率约0.3%,非常罕见。而破入支气管内的病例,国内外更是罕有报道。89%的肺动脉瘤位于肺动脉干,仅有11%的肺动脉瘤位于肺动脉分支(肺支气管)。由此可见,肺动脉瘤长到支气管内,无疑是罕见的凶险病例!

“患者前两次大咯血,就是因肺动脉瘤局部破裂所致。据影像资料显示,来院时他右肺的一半以上都被血淹没,若不是及时处理,患者很快就会因窒息而死。”呼吸内科主任胡建林教授表示。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发现后,越早手术越好。鉴于此,呼吸内科立即邀请胸心外科开展会诊。

“立刻把患者转到胸心外科准备急诊手术,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肺动脉瘤长到了支气管里,随时可能因肺动脉瘤再次破裂出现大咯血,危及生命。”医院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杨康教授仔细查看患者检查报告和病历资料后,当即作出权威研判。

在患者还没转入胸心外科之前,杨康教授已率先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大讨论,大家集思广益,为确保高风险手术顺利成功,提出了多种周密的手术治疗方案。

旋即,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详细地介绍了手术治疗方案,该手术难度大,风险是常规手术的好几倍。“无论如何,就算是赌一把,我们也愿意共担风险,请医生们放心大胆地做手术吧。”患者及家属决心与医生一起并肩作战,齐心战胜死神。

因在外院使用过大量止血药及长期卧床,卢爷爷出现了双下肢静脉深度血栓。考虑到术后患者会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易导致血栓进一步加重甚至脱落发生肺梗塞的情况,胸心外科邀请介入科进行深入会诊,并一致达成了“下腔静脉滤网置入+右肺中下叶切除”的手术治疗方案。

“感谢你们挽救了我的生命”

1月14日下午16时,卢爷爷被稳稳地推入手术室。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手术团队立即有条不紊地开展手术。

先期,介入科沈丰副主任医师为患者成功开展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规避了患者术后出现肺梗塞的风险。

接着,在杨康教授的指导下,胸心外科副主任熊刚教授主刀为患者实施右肺中下叶切除术——

开胸探查发现,由于肺结核及长期的炎症,患者右侧胸腔广泛粘连,右肺中下叶及上肺后段积血实变明显,右肺门淋巴结钙化,呈凝冻状包绕支气管,右肺水平裂及斜裂发育不全,肺门血管与支气管关系不清。

对此,熊刚教授决定按既定计划切除右肺中下叶,小心翼翼地将右肺从胸壁、纵隔、膈肌上游离下来,用手术刀切开中间支气管远端,令卢爷爷大咯血的元凶——一个直径约1cm的搏动性球形肺动脉瘤露出真面目。由于长期受压,中间支气管在局部管壁上形成一个缺损,周围组织长期在炎性的刺激下,粘连水肿明显,无法用常规的切割闭合器处理。

熊刚教授另辟蹊径,在助手帮助下迅速切除右肺中下叶,并准备在肺动脉瘤近端手工缝合修补右肺中间支气管及右肺动脉中间干。

尽管百般小心,在游离肺动脉瘤与周围粘连组织时,瘤壁还是出现了破裂,汹涌的血液立马就淹没了术野。值此危急时刻,熊刚教授从容自如,准确迅捷地用止血钳夹住右肺门控制出血,迅速切断并移除右肺中下叶,并嘱咐麻醉医生加大输液速度。

为了有清晰的操作视野和安全的支气管、血管缝合平面,心脏外科临床经验丰富的熊刚教授娴熟地打开患者心包,在右肺动脉起始段用阻断带将血流予以阻断。在肺动脉、支气管缝合修补完毕后,松开右肺动脉阻断带。经检查,保留的右上肺叶通气、血流均顺畅......

手术过程极为困难,但由于手术团队医术高超,手术历时7小时顺利完成。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稳定,被转入胸心外科ICU接受监护治疗。

据介绍,对于该病例,直接切除患者右肺,是一种既简单又能确保手术安全的方法。但这样一来,患者就会只剩下百分之四十五的肺功能(注:右肺功能约占全肺功能的百分之五十五,左肺功能约占全肺功能的百分之四十五)。而本次手术实施后,患者却被保留了约百分之七十的肺功能。“做医生要把仁心放在第一位,处处为病人着想”,熊刚教授甘愿自己辛苦、承担风险,也要为患者紧紧留住那多出约百分之二十五的肺功能,良医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肺动脉CTA检查影像资料(术后)

恢复良好后,卢爷爷动情地说,“在这些天的治疗中,医护人员对我的关心和照顾,让我对医院产生了无比的信任。在别人放弃救治我的时候,是你们敢于担当站出来,为我战胜病魔,挽救了我的生命!”

“呼吸内科为患者,开展了严谨的检查和精准的诊断;胸心外科、介入科用娴熟的技能,精心实施了手术;手术麻醉中心、输血科始终严阵以待,为术中突发情况作了周密的应急预案;多学科之间的紧密协作,不可或缺地为手术的成功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坚实的保障。这次病例成功救治的背后,医院强大综合实力的支撑。”对于本次罕见病例的救治,杨康教授总结道。

出现以下症状,小心肺动脉瘤

一般而言,肺动脉瘤(PA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数PAA患者,即使PAA直径达70mm,也无明确主诉。PAA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声音嘶哑、心悸和晕厥发作等。PAA压迫支气管可导致紫绀、咳嗽、呼吸困难加重、肺炎、发热和支气管炎等。另外,PAA患者发生肺栓塞风险较高。

PAA也可能出现咯血症状,预示动脉瘤可能即将发生破裂,一旦发生破裂,可能出现窒息和猝死。在所有报道的PAA病例中,三分之一死于动脉瘤破裂。

根据PAA形成病因,患者往往存在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厚、右心衰、三尖瓣返流(瓣环扩张所致)以及轻度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

夹层是PAA罕见但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肺动脉夹层几乎全部发生于出现动脉瘤动脉扩张的肺动脉,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位于肺动脉干(占80%),仅有15%的PAA夹层能在存活患者中得到确诊。PAA夹层临床症状,包括严重呼吸困难、胸骨后疼痛、中央型紫绀、心源性休克和猝死。PAA夹层导致心包填塞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死因。

专家们指出,若出现以上症状,请及医院早排查、早诊断、早治疗。

救治专家代表

杨康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原医院胸心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著名胸心外科专家,对复杂重症胸心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术。成功开展了我国首例心肾联移植术、我国首例射频肺癌治疗术、西部地区首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纵隔肿瘤和肺癌切除术、西部地区首例房颤射频迷宫治疗术、西部地区首例ECMO心肺支持术、心脏移植等重大临床新技术。历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肺癌专家组成员、重庆市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心血管外科分会和胸外科分会副会长等。

熊刚胸心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原医院胸心外科专家,副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长期从事胸部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近年来主要致力于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发病机理及遗传易感性研究。临床工作以胸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平台下的胸部肿瘤微创外科、肺癌和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以及纵隔肿瘤的扩大切除为特色,具有近30年的胸心外科临床手术经验;同时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也具有丰富的经验。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重庆市分会食管癌专委会委员。

胡建林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原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原全军结核病防治技术指导组专家、小汤山“非典”医院科主任。

著名呼吸疾病专家,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支气管肺部感染性疾病及结节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经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及经皮肺穿刺等介入诊断与治疗。对于难治性和复发性气胸、中心气道狭窄、气管支气管瘘、巨大肺大疱、难治性哮喘及肺癌碘-粒子治疗等具有独特的介入技术优势。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资深会员(FCCP)、重庆市防痨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结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潘峰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原医院江北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负责人,副主任医师。

从事呼吸病学临床工作20余年,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感染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胸膜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呼吸危重症的抢救、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呼吸支持治疗、内科胸腔镜手术、经皮以及经支气管镜下各种肺和气道的介入手术。原重庆市医学会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游箭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

原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著名介入科专家,主要从事肝癌、肺癌为主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在布加氏综合征、假性动脉瘤为主的血管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消化道、气道梗阻为主的非血管介入治疗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诊治水平,在腹部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专业有颇高造诣。擅长腹部影像诊断、肿瘤和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非血管性介入治疗、薄层断面解剖研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诊疗专委会委员、医院协会肿瘤介入专委会委员。

沈丰介入科副主任医师

医院宝山分院介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事介入诊疗医、教、研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擅长实施影像导引下的穿刺活检术,以明确病理诊断;实施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以明确出血部位及性质;精通开展原发性肝癌的个体化序贯介入治疗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微创介入断流与分流手术,恶性肿瘤的按需介入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药盒导管系统(PCS)植入术定期动脉化疗富血供肿瘤,产后出血的急诊栓塞治疗与疤痕妊娠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微创经皮胃造瘘术等。

陶国才手术麻醉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原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著名麻醉科专家,从事临床麻醉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在疑难危重病人、肝肾等器官移植麻醉与管理方面具有很高造诣。率先开展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术后镇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等技术。先后主持肝脏移植术多例,成功抢救1例心脏骤停3次、胸外心脏按压3小时的患者,到全国20医院指导过肝移植麻醉工作。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委员。

石胜驰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医师

原医院烧伤麻醉组组长,副主任医师、麻醉学硕士。

麻醉专家,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近20年,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重症医学有较高造诣,擅长各科手术麻醉,尤其擅长危急重症麻醉、肝肾移植麻醉、儿科麻醉、老年病人麻醉,以及应用各种麻醉技术和监测方法(如Picco、麻醉深度监测、可视化技术等)进行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液体治疗。贵州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树铭输血科主任/主任医师

原医院输血科(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主任、党支部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著名输血医学专家,主要研究病原体检测、临床输血与血液安全,具有丰富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经验和管理能力。擅长临床输血与血液治疗等工作,娴熟开展血液相容性检测等技术。曾留学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美国爱默里(Emory)大学博士后、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博士后。国际亚太血型与基因组学协会理事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常委。

采编:冉明锐

审核:熊孝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s/6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