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网友经历说武汉肺炎

武贞

现在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直到昨天我才获得对于中医来说有价值的信息。去年入冬,暖冬、地动、打雷,此皆不正。

经云:春秋病温,此其常;冬时病温,此其变。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内经云:己亥岁终之气,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火土相得。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耎之。岁谷宜丹,间谷宜豆,制其火邪,莫能为害。

近两百年来现代医学日渐飞速发展。然,在没有现代医学的时代,千百年来,中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今列鼠疫案及03非典案,以振奋人心。

经方治鼠疫案

清末光绪甲午年(年),广州天气异常炎热,恍如盛夏,而且全城久旱不雨。异常的气候下,自2月起,鼠疫爆发。

据当时《申报》记载,“常有宴饮之际,席未终而身已亡;谈笑之余,音尚存而魂已散。”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鼠疫中,死亡者超过11万人,其中有一半人在4-5月间丧生。

当时医生多不知鼠疫发病的缘由,因为鼠疫患者常有淋巴结肿大,因此鼠疫被称为“核疫”,有人从温治,有人从凉治,疗效均不佳,十死八九。

面对汹涌疫情,时任广州太平局十全堂医席的黎庇留、易巨荪、谭星缘经过反复商讨,认为“核疫”与《金匮要略》中阴阳毒相类似,和一般瘟疫不同,此病是毒极而不是热极,如果以热症来治,常常因误治而致死。他们根据《金匮要略》的经方,拟定升麻鳖甲汤为治疗主方,因升麻能解百毒,辟瘟疫,为方中主药,而且必须重用至二三两。当时业内用药有“升麻不过五分”的说法,如此大剂量服用升麻骇人闻见,有些药店甚至不敢抓药。

黎庇留曾治疗过一个患鼠疫的女性,十八岁,高热,大渴,谵语,胯下有包块,非常疼痛,就诊时已经神志不清。黎庇留以大剂量的升麻鳖甲汤加犀角与之,嘱咐要日夜连服二剂。第二天,家属称服第二剂药后能睡,醒来神志已清醒一半。黎氏在原方基础上加了龙骨牡蛎,升麻仍用二两,到下午,病人已经清醒,黎氏叮嘱仍续用升麻二两。家属来告知,药店不肯售药,称升麻从未用如此大量。黎氏告知药店,药已用过有效,不用多疑,于是药店才肯出售。第三天上午,病人自行来医局复诊,神清气爽,继续服药二天后痊愈。

十全医局能治疗鼠疫的消息不胫而走,医局每天都被挤得水泄不通。黎庇留将升麻鳖甲汤制成散剂,广赠世人。他担心升麻用量大,世人不敢服用,于是巧行仁术,事先将升麻研末,每包升麻为一两三四钱,二包作一剂煎服,每日仍用升麻二三两,据称治疗鼠疫百人中,得生还者约有七八十。粤海关税务司法来格在年的报告中说:“初起之时,一经染及,多不能治,故殒命者甚多,华医群皆束手。迨至将止之际,华医已经探得病源,亦能设法疗治,故痊愈日见其多。”

温病治03非典案

(点击查看超链接)

中医未来肯定会有突破,虽然时间跨度是以百年计算。信者得爱。

下面以一个网友经历谈武汉肺炎。

太阳病

经云: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此患者发病初起发热、恶寒。结合新闻所说发病有肌肉酸痛,可按太阳病治之。经方中,治天行疫病位于太阳病的肺炎为大青龙汤。其力量峻猛,使用要求必须恶寒无汗。

经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生麻黄12桂枝4炙甘草4

苦杏仁6(打)生姜6(切片)大枣6(掰开)

生石膏24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经云: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但欲寐)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主之。

此患者服用药后发汗,病情并未好转。因为若起病时有汗,不可发汗。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12白芍12生麻黄12

炙甘草12大枣6(掰开)生姜16(切片)

生石膏16

以五升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生麻黄8苦杏仁8(打)炙甘草4

生石膏16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少阳病

经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此时传入少阳,可与小柴胡汤治之。

柴胡24黄芩9党参9

炙甘草9生姜9(切片)大枣6(掰开)

姜半夏12

若见气促,胁肋胀满,口干口苦,喉中痰鸣,痰色黄,黏稠难出,以夜间为甚,剧时不能平卧,大便硬,可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柴胡24黄芩9白芍9

姜半夏12生姜15(切片)枳实9

大枣6(掰开)生大黄9桂枝9

茯苓9桃仁9(打)牡丹皮9

若见心包、胸腔积液,可加粉防己9、炒葶苈子9(打)。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臭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阳明病

此时患者出现咳嗽口苦下利,有邪入阳明。可与葛根黄芩黄连汤加白芍。

葛根15黄芩9黄连9

炙甘草6白芍6大枣6(掰开)

经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一云用后葛根黄芩黄连汤。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最严重的,传入少阴。经云:病大温,发热,头晕,目眩,齿枯,谵语,不省人事,面色乍青乍赤,脉急大而数者,大黄黄连地黄丹皮香蒲汤:主之。若喉闭难下咽者,针少商令出血;若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死。

生大黄12黄连9生地24

丹皮18菖蒲6

大温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伏气留久,至春乃发,蓄久入深,内干藏气,病发则重,故曰大温。伏气外发,故发热而不恶寒;温邪乘肝,则头晕而目眩;温邪灼肾,则液竭而齿枯;温邪入脾,则唇焦;温邪犯心,则谵语,不省人事,四藏俱病,气乱于中,阳并于阴则面青,阴并于阳则面赤,阴阳二气,更代变易,故面为乍青乍赤。邪胜下夺,病温虚甚则死,今脉急大而按数,是邪盛而正未夺也,脉证相应,虽危可治,方用大黄黄连地黄丹皮香蒲汤。大黄入脾,黄连泻心,丹皮凉肝,地黄滋肾,四藏分治,以去温邪;香蒲气香味辛,调气逐秽,邪退正复,其病则解。若喉痹不能下药者,肺气闭也,针少商令血出,以泄肺气之实(少商者,肺手太阴之穴,在大指爪内侧)。大温邪犯四藏,气血两燔,连肺则五藏俱病,故肺气实者,犹可幸生,真气虚则死矣。若脉乍疏乍数者,胃绝也;目内陷者,肝绝也。伤藏则死,故不可治。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s/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