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由了”“我出院了,我解脱了,我自由了......”病房里,余老发出由衷的感慨,尽管手扶助行器,眼里却闪烁着希望的亮光,历经20天的煎熬,余老终于可以回家康复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20天前的“7.7”事变,用余老的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那天一早象往常一样,行动一贯比周老敏捷的余老先行下楼到小区散步,准备待随后抵达的周老汇合后再一同回家,可是周老还没下楼,就听电话铃响,小鱼儿抢先接听到一陌生人的电话,只见小鱼儿神色大变,一边冲出家门,一边说:“爸爸摔到了.....”当我随小鱼儿一块儿冲到小区的事发现场时,真是魂飞魄散,事发现场围了一群人,余老四仰八叉倒在血泊中,前额拱起了一乒乓球大小的包,小区医务室的工作人员蹲在地上用纱布托着血流不止的倒在钢筋水井盖上的后脑勺(事后据余老回忆,他穿过小区活动中心准备去下沉广场散步时踩空了一个台阶,人踉跄着往前冲撞上了一直径超过60公分的水泥柱,想抱住柱子又抱不住,随即人往后仰,后脑勺直直地磕到水井盖上......),我和小鱼儿俯下身蹲在余老身边,我接过医务人员的手托着仍然流血不止的后脑勺,不停地喊着余老,小鱼儿一边接过小区不知名邻居递过来的打给已赶往小区的司机的电话,一边哽咽着“爸、爸,坚持一下,坚持一下,马上到......”余老微微睁开眼睛:“打********,我爱人的电话......”此时,周老也拄个拐在邻居张sir的搀扶下来到事发现场,一边艰难地蹲下身喂了几粒救心丸给余老含下,一边语气镇定地安慰余老:“**,不要急哈,救护车马上就到了......”
“我为你点赞”抵达后,二老意见一致地要送往在南昌口碑一般的三附院,救护车上一路呕吐一路流血不止,急诊室CT\心电图一通检查一个多小时后送往脑外科已经血流两个余小时,值班医生DR.T接诊,为余老止血、缝针,面对呕吐了一身满脸开始淤青一头血迹的余老,语气温和地:“老爷子,不要紧张,争取一个星期让你回家哈......”,躺在担架上神智清醒的余老:“你还是心理医生哈,我要为你点赞!”是的,我们全家为你点赞,这句话不仅安慰了余老,我们一家人揪心了两个多小时的心绪在此刻得以稍许的舒缓......,此后20天的治疗经历再次证明,余老真是一语中的,DR.T不仅是病理医治同时也给病人心理辅导和安慰,印象中的医生见多了生老病死,为撇清责任,无不直言将患者病情相告到极致,然而面对已届86岁高龄、罹患“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甲亢心脏病”三种特种病、目前身体又受此重创的余老及我们家属,在后期一个周六的早上刚值完晚班可以下班回家的时候发现余老有胸腔积液,也是当机立断请来胸外科的医生及时进行导流,即使前期导流的胸水有血色,DR.T也从来没有一句增加我们心理负担的话,联想到十一年前余老因为“胸腔积液”住院40天,我们全家天天笼罩在医生的“凶多吉少”病情告知的阴霾中,简直是天壤之别.....后面我们还得知,原本接诊后准备把余老送往重症监护室,不能想象,如果余老被关进了重症监护室,看不到周老及家人,我们也看不到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感谢DR.T20天来给余老的及时精心医治及心理上带给患者及家属的希望,也感谢DR.T一个团队的90后帅哥暖男DR.L,20天来每天细致为余老换药、陪同检查,感谢DR.M每天查房与余老的轻松调侃中完成对患者的康复建议,感谢以MRS.W为首的白衣天使MRS.X、MRS.Z等的精心呵护及护理,感谢保洁阿姨为我们的陪护打造的整洁的环境,为你们点赞,“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今天因为脑外科这支为余老医治付出心血的团队,让三附院的品牌价值在我们心目中油然而升。
“从哪里摔倒从哪里爬起”20多天来,余老从满脸淤青、眼不能睁到脸色逐步清秀、眼神恢复神色,从右手不能握、右脚不能抬逐步到右手逐步恢复握力,可以握手、拿调羹吃饭,右脚可以稍稍抬起到可以借助助行器行走、有家人在侧可以脱手连续行走20米,终于可以出院了,周老问余老:“出院后打算住哪?”“BJ,”余老毫不含糊:“在哪跌倒在哪爬起”,今天已是出院第五天了,余老谨记DR.T的医嘱,自主康复,每天夹豆子恢复手的功能,从夹蚕豆到夹红豆,现在已经可以用筷子吃饭夹菜了,每天早中晚三趟在家人保护下脱手行走几个来回,今天中午我们小酌了一杯,预祝余老心想事成,尽早康复如常。
唯有爱生生不息“77”事变那天,我们不敢想象余老可以恢复如今天,尽管是无神论者,心里已默念了无数次“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在摔倒的第一刻,素昧平生的小区邻居及在小区推广ETC的CCB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奔波楼栋间通知家属,小区医务室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帮助止血,救护车来到现场,小区保安帮助疏通道路,邻居们帮助抬上救护车,在当今社会“冷漠情绪”和“看客心态”盛行的形势下,这些陌生的好心人却在第一时间给了最无私最温暖的“友爱”;
在医治过程中与三附院脑外科一群医者仁心的天使结识,受到最及时的救治和“关爱”;
20多天家人每天24小时一直与余老在一起,尽管行动不便,我们没有请护工,全家人都是护工,80岁的周老严重的骨质疏松,腰直不了,连续行走米就得靠拐杖,却是余老的金牌护工,在入院最煎熬的前两天,都是周老24小时全天值守,与全身插满了各种线管的余老同床无眠,后续我和小鱼儿轮值,周老也是要坚守在病房,只有薛少的爸比值守时才回家休整,也仅仅是晚上9点半回,早上6医院,周老就是余老的依靠和支柱;集全家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薛少暑期回家的第二天即加入晚上的轮值,这也是爱的教义与责任;20多天余老一直沐浴在家人的“亲情之爱”中;
此次意外,余老不幸中的万幸,一路得到邻里的“友爱”、白衣天使的“关爱”,家人的“亲情之爱”,唯有“爱”,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生活得以生生不息。
66的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