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出现恶性胸腔积液几大问题,你知道

问题一:胸水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恶性胸水产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肺癌导致的恶性胸水有以下3个因素:

(1)壁层胸膜淋巴管引流障碍:

胸膜是覆盖在肺和胸壁内面的一种膜状结构,让肺和胸壁处于分离的状态,并且胸膜之间也存在少量胸水,可以起到润滑作用,这样呼吸的时候肺和胸壁之间的摩擦就小了。

可以发现,胸水并不是没有作用的,正常胸水从壁层和脏层胸膜的血管渗漏进胸膜的腔隙,再通过壁层胸膜的淋巴途径吸收回去。有进有出,从而保持胸水的平衡。

但恶性肿瘤却会导致胸水的吸收发生障碍。一方面肺癌肿瘤会压迫吸收的“管道”(淋巴管),另一方面,肺癌细胞能通过淋巴管转移,进一步堵塞淋巴管,从而引起恶性胸水。

(2)肺癌转移到胸膜:肺癌细胞转移至壁层胸膜,对胸膜造成破坏,从血管中渗漏出的胸水增加;

(3)血管内皮因子分泌增多:肺癌导致血管内皮因子分泌增加,使得血管内皮细胞缝隙变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血管渗漏的胸水也就增多了。

问题二:恶性胸水有哪些症状?

大部分恶性胸水患者都有临床症状,但约25%的患者也可无症状,通过体检或X线胸片检查发现。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原因包括:肺容积减少(肺受到胸水挤压)、胸壁顺应性下降(胸壁活动受限)、膈肌活动受限、纵膈移位。

胸痛不常见,这是因为肺组织是没有痛觉神经的,但壁层胸膜有。只有当肿瘤侵犯到壁层胸膜、肋骨或其他肋间组织的时候,才会表现出胸痛。

胸痛也会损害呼吸功能,在缺氧的情况下,患者可有发绀(嘴唇等发紫)的表现。此外,还包括其他非呼吸系统症状。

问题三:胸腔穿刺术有什么用?

胸腔穿刺是分为两种:诊断性胸腔穿刺和治疗性胸腔穿刺。

在晚期肺癌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最早就医院治疗的。这个时候,胸腔穿刺就起到了诊断的作用。在胸水中找到恶性肿瘤细胞,医生就能确认这是恶性肿瘤引起的胸水,而不是肺结核等其他良性因素引起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并为之后的治疗提供依据。

除了肿瘤细胞学,对胸水的常规检测项目还包括:核细胞技术和分类、总蛋白、葡萄糖、乳酸脱氢酶等。

相比之下,治疗性胸腔穿刺的目的在于较少胸腔内的积液量,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治疗性胸腔穿刺抽出的胸水并不一定需要进行检测,两者需要区别对待。

问题四:胸腔穿刺(治疗性)一次抽多少合适?

抽完之后容易复发吗?

胸腔穿刺的单次抽液量目前还存在争议。

出于安全起见,年美国胸部疾病学会(ATS)和欧洲呼吸系统疾病学会(ERS)不推荐单次抽液量超过~mL,避免对突然的积液减少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

但美国版恶性胸腔积液管理指南已做更新,可以单次进行超过mL抽液量,从而尽快明确能否患者呼吸困难,以及萎缩的肺组织能否复张。

治疗性胸腔穿刺并不能解除胸水的根本病因,只是“治标不治本”。有研究表明,仅仅靠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再次产生胸水的平均时间是4.2天,其中大部分患者的胸水复发时间在1~3天内。

并且,反复胸腔穿刺会增加患者发生气胸(肺部漏气)、脓胸(感染)等的风险。正因如此,治疗性胸腔穿刺目前仅用于:将接受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不愿接受全身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能耐受其他有创操作的患者、或预计生存时间在30天内的严重呼吸困难患者。

医院始创于年,是一家以中医肿瘤为特色的二级医疗机构,医院坚持“让癌症患者有尊严的活着”为治疗宗旨,先后为全国各地数万名癌症患者解除病痛。全国著名肿瘤病专家张中海主任,是我院核心技术带头人,从事肿瘤病研究40余年,在治疗食道癌、贲门癌、肝癌、肺癌、鼻咽癌、宫颈癌及恶性淋巴瘤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及独特的治疗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s/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