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迎来历史最大挑战防汛工作不容怠

据环球网报道,由于长江上游的两次强降雨影响,各地河流出现了大范围的涨水。三峡水库因此迎来其建成历史后的最大挑战,而且持续时间相当之久,防汛工作不容怠慢。重庆市已经向长江干流沿线和三峡库区派出了专家组进行指导防御,紧急警报已开启。

三峡大坝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其建成直接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水生生态环境,整个中下游的地理环境都因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由此可见其重要程度。如果三峡大坝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周边地区都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因此,其防护工作必然是不容怠慢的。由于这次的洪水是三峡大坝面临的最大威胁,稳妥起见自然是要从洪水到来之前就开始对库内已有的水进行释放以缓解压力,同时还要考虑到下游的承载能力,以防止下游出现严重的汛情。自从强降水突袭后,有关部门一共主持了6次防汛会议。根据抗洪形势对长江洪水的防御工作进行有序部署,有序推进防洪进程,保证三峡水库安全。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民生工程的保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发展同时也需要动力,三峡大坝就因此诞生。在其建成以前,长江下游地区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侵袭,无论是粮食种植还是正常的生产活动都收到了极大的影响,而三峡地区就是长江流水的“重心”,控制住了这里就基本控制住了下游流量。因此,在经过了葛洲坝建设的挑战后,三峡大坝工程便开始有序实施。

换句话说,三峡大坝其实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源供给的一部分和水利设施的“总阀”。当然在应对这种超乎寻常的洪峰时,即便是三峡大坝也不可能单独抵抗。根据会议中对这次洪水的工作安排,在通过上游众多修建的水库群对于各个支流的洪水有选择的控制下,实际到达三峡处的水量其实是被精心“控制”的。值得一提的是,多次削弱之后的洪水流量已经下降了超过六成。

显然,洪水虽然是自然界最为强大的破坏性力量之一,但它毕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并不是地震之类的短时间的大型灾害,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早就已经学会了同洪水“共处”,前有大禹治水,后有留存至今的都江堰和当下的三峡大坝。中国人在这千百年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从防守到疏导再到直接改造的过程,三峡大坝就是“人定胜天”的体现。这个大坝历史上最大的挑战必然是平安度过的,更为重要的是,三峡本身其实都不是一个防洪坝,能够承受如此强大的洪水,也要归功于设计者和施工者的“巧夺天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一直以来就将水利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程进行建设。因此长江上游各个支流的水利项目为部分控制和精准预判到达三峡大坝的水流带来了基础保障,使得洪水到来时可以通过控制水坝的蓄放水将下游洪水的超警戒水位幅度控制在0.3-0.9米左右,这都是一直以来的水利工作者和大坝工作者的辛劳所造就的奇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y/1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