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在家人就医问题上,犯本质性错误,希望每一位看者都能以我为戒。人在疾病面前,不存在绝缘的侥幸。我祈祷,这篇文章会成为一部长篇连续剧,没有写完的那天。
年2月12日
一大早,朋友圈开始狂转《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
虽然初读之下,我心里有各种疑虑,但我仍转发给我妈,附上一句恐吓:花了几百万都没治好感冒,人也死了,一家人受累!医院看看吧!
此时,我妈已咳嗽半个月。最初,她坚持只是嗓子痒,只是普通感冒,找出我喝剩的止咳药,自疗。“不发烧、不流鼻涕,去医院干吗!”
后来,我在深夜被我妈的咳嗽惊醒。隔着两道门,我能想象出她憋红脸、喘不上气的样子。
“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你咳嗽太凶,别是肺炎。”
“哦哦。”我妈应承下来,然后跑到家门口的民营诊所。
据说,她给坐诊的全科医生描述了一通症状,量血压,测体温,没验血,没拍片。最后,拿回一盒止咳药、一盒化痰药。
“医生说没大问题,就是感冒。”我妈肯定地说。
我,一个做了14年医学科普,号称平趟上海医院的文字工作者,真就信了,邪。
2月11日,我们飞抵上海。一路上,我妈的咳嗽一阵凶过一阵。每一次发作,都以一口黄痰结束。3个小时的飞行+40分钟的路面,她用掉一盒抽的纸巾。
“医院!医院还没放假,马上去。”回忆起当时自己不耐烦、焦躁、感觉事儿事儿的语调,我都想抽自己。
年2月13日
确实咳得睡不着呀。我妈终于同意就医。
“我今天去A医院(医院)采访。我先出发,医院挂个呼吸内科。然后给我打电话。”出门前,我反复提醒我妈。
“哦哦。”我妈点头应承。
我一忙起来,没有时间概念。等到想起要陪看病时,已经中午。
“妈,你到哪儿啦?”我电话之。
“我在××(医院),医生说是肺炎,在挂水。”我妈答。
“你为什么不来A医院?”我急了。
“肺炎又不是大毛病。这里人不多,我一到就看上了。医生验了血,拍了片子。我药水快挂完了。”
回家一看就诊资料,医院结合血液指标和胸片结果,诊断为肺炎,开了阿奇霉素(输液用)、氨咖黄敏口服溶液、维生素B6(输液用)。输液到年初二,再复查——这天,内科医师值班出诊。
那位主任医师给出“疑似肺炎”的回复。还问了一句:有没有CT报告?
“医院说,有胸片,就不做CT了。两个是一样的。”我妈回忆。
这天晚上,她似乎咳得没那么凶了。
年2月17日
大年初二早7点半,我们母女俩去复查,一个中年女医生坐着,我掏出我妈的病历本和5天前的检查报告,再从15天前老太太不舒服说起。
女医生打断我:“先去验血。看报告再说。”
报告出来:中性细胞比率↑。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其他,都在参考范围内。
“有好转,但没好透,还有点炎症。继续输液吧。”女医生面无表情地说。
“医生,是哪个指标不正常呀?”
“输液输几天啦?”女医生转而问其他。
好吧。输了4天,阿奇霉素。今天再输,就是第5天。
“这个药还能接着用。再输两天。初四有内科门诊,到时再来复查。”女医生在电脑上啪啪按了几下。一张医嘱开好了。
整个就诊过程中,她没有翻开过我妈的病历本。
医院,我又拍下验血报告,上传网络,二度在线付费咨询上文所述的主任医师。我想闹明白究竟是哪个指标,让街道作出“没好透、继续输液”的医嘱。还是说,因为我反复说老太太咳嗽,所以医生认为得继续输液?
这一次,网络回复是:血常规正常。咳嗽可能是气道反应性增强,属过敏反应。用药两周后,要复查CT。
晚上,我妈又开始咳嗽。她说,就是冷空气刺激的,没大事。病么,总是要一点点好。医院。
年2月19日
我A医院今天开门诊,去挂个呼吸内科号。“你的咳嗽没有改观,这不对劲。”“A医院人太多。有多个人在排队。我又回医院。马上轮到我了……”亲妈匆匆挂断。
又过了一会儿,我妈医生没做检查,说还有感染,换了一个抗生素,继续输液。
怎么可以不检查就输液!如果你好了,不用输。如果你没好,输了也未必有用!
我带她去了A医院,医生看着自家出的CT报告,声调异常:“这个报告不太好。右肺有占位、伴阻塞性炎症,有胸腔积液。之前医生没叫你们住院吗?”
我把我妈所有验血、胸片都找出来:“之前在街道说是肺炎。一直输液。她右侧乳房原先有毛病,乳腺炎,医生说烂得很深,会不会是乳房……”
“这是肺,和乳房没关系。”医生在报告上戳戳点点,“肺占位、阻塞性炎症,说明这里有东西,积液出不来。这个东西有6.0×5.9公分,应该长了一段时间。之前没不舒服吗?很有可能是……”
她不说话了。而是在纸上写着:CANCER。
我脑子没转过弯,直白地解释:“CT显示肺部有个东西,要住院排查。”
突然,我感觉有人在狠狠拽我的袖子,是一边候诊的爷叔,他说:“小姑娘真不会说话,什么叫有个东西。你不要吓唬你妈。”
后来,我在病房里见过爷叔。肺癌。
出了诊室,我坐在候诊区,开始动用工作关系:求A医院熟人帮忙安排床位,求影像科专家帮忙看CT报告。
这天晚上,我收到好友转来的影像科回复:CT的结果,肿瘤和炎症都可以。如果临床有感染证据,先考虑感染,并抗感染。
年2月23日
一入院,一连串检查等着。排队多了,我妈看看乌泱泱的人群,摇摇头,叹叹气,“要检查这么多吗?没毛病也吓死了。”
2月23日17:30,医生来床旁,做胸部插管、抽胸水。病床的帘子合上了。我走出房间,靠在门廊上。隐隐能听到老太太一声接一声地抽气。医生招呼我进去,说抽了多。顾忌到身体状况,明天继续。
“哎哟喂,哪能那么多水?都在我肺里?它们是怎么进去的?”我妈惊讶地看着大半袋浑浊的黄水。第二天早上,又抽出多。
专门派检查单的爷叔来了。这次要做PETCT。
“这么贵,纯自费呀。做它干吗!我又没毛病。”我妈极不乐意地,被我推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