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在ICU值班,跟往常一样,我在电脑面前书写着各种病程记录。一个电话突然响起,是护士站的号码,我首先猜想是不是病人出现了病情变化,这时明显感觉到肾上腺素在疯狂的分泌。我拿起电话就问“喂,是不是有病人不好了?”电话那头说“不是,不是”,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
值班期间,这种电话恐惧症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虽然我才上班第3年,但是因为ICU的特殊性,这里的病人随时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病情变化,往往生死真的就在一瞬间。所以我们值班真的是提心吊胆。同事之间经常调侃,值一次班,要折寿好几天。
电脑那头继续说“韩医生,你来病房一下,有一个急诊的病人自己走进ICU了!”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往往入住ICU的病人都很重很虚弱,都是平车推入病房,这个病人居然自己走进了ICU病房,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带着疑问我跑进了病房,发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坐在病房里的椅子上,东张西望,眼神里透露出恐惧和不安。我先问他:“你是新病人吗?”他说:“我是。急诊医生让我住院。但是我怎么能住这里?!你看病房里,全是躺着不能动的,有的嘴里还插着管子,太可怕了!我不要住在这里!!打死我都不住这里!!!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我跟他对视了很长时间,不知道如何解释他所看到的这一切。监护仪,呼吸机无处不在,有的病人躺在床上,浑身插满了各种导管,不能说话,一动不动,仿佛与死人没有什么差别。这里的环境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仿佛跟地狱没什么两样了。不过我暂时没时间跟他去解释,我必须先弄清楚他的病情。
我打量了一下,小伙子看上去20来岁,短发,穿着运动装,精神很好,说话中气很足。虽然看上去很正常,但是根据我们的专业思维,这个病人绝对不会这么简单!急诊医生安排住ICU肯定是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浏览了这个小伙子的就诊记录。主诉:咳嗽咳痰2月余伴胸痛半月。胸部CT示两肺炎症,右肺大面积实变,伴肺不张,胸腔积液。血气分析提示I型呼吸衰竭。
这下子我心里大概有个底了。急诊医生的判断没有错,这个小伙子的病情确实很严重,需要住在ICU治疗。但是从他之前的反应来看,显然他并没有做好思想准备。
接下来我必须要说服他住在ICU里接受治疗。我向他解释了他的病情,肺炎很重,合并了呼吸衰竭,住在普通病房很危险。小伙子却坚持认为他没那么重,自己能走能动,能吃能喝,挂几天水就好了。我竟无言以对。。。
于是,我又转向了他的家人,希望先说服他的家人,再通过他的家人去说服患者。可惜,还是失败了。这时候我很恼火:“身体是你自己的,医生不会无缘无故让你住ICU,你可以拒绝住院,后果你自己承担,你签字我立刻把住院证给你退了!”
小伙子沉默了,思考了许久,说:“医生,我错了,我住院,能不能好一点就把我转出来,我害怕,我真的害怕。”我安慰他:“会的,住在里面只是暂时的,你要相信我,配合我们治疗,病情如果好转的话就可以出去了。”
在处理完相关手续后,我走到病床前,详细的询问了他的情况。他叫小李(化名),今年28岁,是一名普通工人。3个月前因为出了一场交通事故,要支付很高的赔偿金。自那以后,自己感觉精神压力很大,身子很虚弱,出现了咳嗽咳痰,体重也下降了20多斤。一开始自己没有重视,半月前出现了右侧胸痛,在门诊就诊,当时医生建议住院,并开好了住院证。小李因为害怕住院花钱多,于是拒绝了,自己偷偷去小诊所挂了“消炎水”,但是治疗了半个月,病情没有一点点好转。小李这时候慌了,来到急诊,查了胸部CT和血气分析,结果提示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急诊医生再次建议住院,并且这次要住在重症监护室(ICU)!后来就出现了开头的那段对话。
回到办公室,仔细的回顾了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化验等,我发现小李的病情很奇怪,不能用普通的肺炎来解释。自始至终,小李没有发热,没有盗汗,没有痰中带血等表现,血象、炎症指标都正常。但是胸部CT显示两肺炎症,尤其右肺大面积实变,伴肺不张、胸腔积液。血气分析已经提示合并有I型呼吸衰竭。病因不明,病情危重,随时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甚至要气管插管,上ECMO等等,不敢想象这么年轻的小伙子,2个多月病情会发展到现在这样。
入院的当天晚上,小李就感觉胸闷气喘较前有所加重,复查血气,在吸氧5L/min的条件下,氧分压只有54mmHg,比入院前还低!于是我们给他戴上了无创呼吸机改善氧合。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陆续完善了一些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竟然高达22ng/ml!!!明显高于正常范围!那会不会是恶性肿瘤导致的?!
入院后第4天,在医生护士护工的陪同下,戴着转运呼吸机,给小李查了胸部增强CT,右肺占位不能排除,建议内镜检查,并且左肺炎症也在进展!如果真是恶性肿瘤的话,左肺不应该在几天之内就进展如此迅速啊?下午紧急在床边又做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从小李的气道里吸出了大量的白色泡沫样痰,确实很像肺泡细胞癌的表现。
因为小李的病情很复杂,我们组织了全院多学科联合讨论(MDT)以及外院专家会诊,考虑两种可能:肺恶性肿瘤,和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FOP)。我们已经通过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了组织做病理,同时建议甲强龙经验性治疗AFOP,从较大剂量开始,逐步减量,疗程为2周。确诊AFOP同样需要病理学检查,目前只是高度怀疑,并且激素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消化道出血。与家属沟通后,家属同意使用了激素。然而激素的效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小李依旧感觉有气喘,依旧需要呼吸机的支持,并且血气分析依旧提示I型呼吸衰竭。
年的最后一天,临下班前,我看见他在跟他老婆用手机在视频,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开心。等他聊完,我走到病床前,对小李说:“今天晚上跨年了,你有什么新年愿望?他回答,我想早点好起来,从这里出去。我对他说,你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
我想对死神说:“请永远不要轻易的夺走一个人的生命,也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对于生存的渴望!”
年1月1日,元旦,我值夜班。夜查房时我发现小李已经睡着了。此时病房里很安静,只有监护仪发出的“滴滴滴”,伴随着呼吸机的气流声。我在监护仪前站了很久,心想如果换做是我,不知道在这种环境里还能再撑多久。
每天查房,小李都会询问我他的病因是什么,为什么住院到现在还是没有好。我只能回答他,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够解释所有的疾病,但是我们会尽全力帮你找到病因,你自己也要有信心。你要做的就是每天吃好喝好,配合我们的治疗。小李回答说,我相信你们医生,我还年轻,我一定会好起来的!
接下来的几天,肺泡灌洗液的相关检查陆续回报:细菌及真菌培养为阴性,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结核菌检测阴性,只有气管镜刷片找到少量核异质细胞。至此,小李的病因还是没有明确,病情较入院时也没有好转的迹象。我们准备下一步给小李做CT引导下肺穿刺,期望能够取到肺组织找到相关的证据。
可惜的是,没能等到下一步肺穿刺,医院继续治疗,我们理解家属焦急的心情。我也希望小李的病因尽快明确,病情有所好转。临别之际,与小李握了握手,并鼓励他,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出院一周后我对小李做了随访,从他家属口中得知,目前小李仍住在ICU中,需要呼吸机的支持,经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腺癌。最害怕的结果还是出现了。不知道小李自己知不知道,但愿他知道后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今年也是28岁,与小李同龄,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努力奋斗的年纪,而他却躺在ICU的病床上,戴着呼吸机,不能与家人在一起,也看不到外面的阳光。每天与监护仪、呼吸机作伴,我看在心里也不是滋味。每天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他的床头问问他晚上睡得怎么样,他看到我会跟我打招呼,笑着说睡得不好,夜里病房动静比较大。
确实,ICU病房24小时灯火通明,每天都会有老病人离去,新病人进来。医生和护士一直在马不停蹄的抢救着病人。意识清醒的病人往往是最恐惧的,也许在他住院期间,身边会换好几拨病人,有的是好转,有的是死亡。在与很多病人沟通时,他们都有过这样的念头:“也许下一个就是我吧。”在近距离接触过死亡,却又不知它何时来临的恐惧中,他们其实活的很痛苦。
作为医生,一方面我要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去治病,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脱离病痛;另一方面我要不断的去鼓励他们,让他们不要放弃对生命的向往。小李每天都会问我到底得了什么病,治疗效果有没有好一点之类的问题。我知道,他不想死。
美国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写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当我们的医疗水平有限的时候,当我们对病人的诊断没有头绪时,请不要悲观,因为我们的一句鼓励可能会让患者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如果我们自己都放弃了,那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我是一个年轻的ICU医生,我的战场就是与死神作斗争,通过科室的团队合作尽可能将患者拯救回来。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家属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将患者送入ICU的大门。门外面是度秒如年的焦急等待,门里面是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在一代又一代ICU人的不断努力下,相信更多的疾病都会被战胜。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身体健康,且行且珍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