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片会间断发热伴肺部游走性阴影

本文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0(08):-.

患者男,74岁,主因"间断咳嗽伴发热3个月"于年10月2日收入我科病房。患者3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咳嗽、咳痰,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X线胸片显示左肺及右上肺实变影(图1)。外院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后,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肺部病变明显吸收。其后口服泼尼松30mg/d,每周减量5mg,入院前已减至5mg/d。入院前1天洗澡受凉后再次出现发热、咳嗽,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2.9×/L,中性粒细胞为0.,嗜酸细胞为0.%,C反应蛋白为mg/L,X线胸片显示左肺渗出影(图2),应用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5d后,复查X线胸片显示左肺病变明显进展(图3)。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年。青霉素、磺胺、链霉素等药物过敏史。生活环境长期有较多植物,包括文竹等,近期环境无改变,无宠物、毒物、粉尘接触。吸烟30年,2包/d,已戒烟20年,偶饮酒。否认鼻炎鼻窦炎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9.2℃,呼吸20次/min,血压/83mmHg(1mmHg=0.kPa),指尖氧饱和度94%(未吸氧),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无充血,鼻窦区无压痛。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左肺可闻及吸气相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不肿。

▲图1年7月13日X线胸片显示右上肺渗出实变影、左肺野密度增高

▲图2年9月30日X线胸片显示左肺中野渗出实变

▲图3年10月7日X线胸片显示左中上肺野大片实变影、左下肺野密度增高

▲图4年10月9日胸部CT显示左上肺渗出实变影

▲图5年10月9日胸部CT显示左舌叶及右中叶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影及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图6年10月9日胸部CT显示右下叶胸膜下结节影、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图7年7月13日BALF可见大量嗜酸细胞 瑞吉染色 高倍放大

▲图8年10月12日正位胸片显示左上肺渗出影

▲图9年10月27日正位胸片显示左上肺少许纤维索条影

入院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辅助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为10.2×/L,中性粒细胞为0.,嗜酸细胞升至0.,C反应蛋白为mg/L。大便虫卵检测阴性,降钙素原阴性。血气分析:pH值为7.,PaCO2为30.9mmHg,PaO2为65.4mmHg,HCO3-为23.6mmol/L(呼吸空气时)。抗核抗体谱(ANAs)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均阴性。血清总IgE为KU/L(正常值KU/L),曲霉特异IgE均阴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胸部CT可见左肺上叶渗出实变,右肺中叶及下叶胸膜下结节实变影(图4-6)。支气管镜下未见明显异常,左舌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中白细胞分类:嗜酸粒细胞为66%,淋巴细胞为13%,巨噬细胞为6%,中性粒细胞为15%(图7)。BALF涂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六胺银染色均为阴性。BALF细菌及真菌培养阴性。

最终诊断: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遂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mg/d共3d,复查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吸收(图8),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40mg/d,14d后复查血常规嗜酸细胞恢复正常,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基本吸收(图9)。目前患者继续治疗随访中。

讨论

本患者社区发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肺部影像学表现为渗出实变影,因此容易被误诊为CAP;但是患者病程较长,外周血以嗜酸细胞增多为主,影像学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游走性阴影,正规的抗生素治疗无效,考虑到嗜酸细胞性肺炎的可能。遂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中的嗜酸细胞比例高达66%,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因此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肺炎。

嗜酸细胞性肺炎(eosinophilicpneumonia)可分为单纯型、急性、慢性、热带型、哮喘型等。单纯型,即loffer综合征,临床症状较轻,X线胸片浸润影呈一过性,病程短,能自愈;急性嗜酸细胞性肺炎(AEP)症状较重,甚至发展为ARDS,病程短,很少超过两周;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CEP)病程则较长,而且容易复发;哮喘型嗜酸细胞性肺炎,即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ABPA),表现为反复哮喘发作,外周血总IgE明显升高,曲霉特异性IgE阳性,影像表现为支气管黏液嵌塞征及中央型支气管扩张;热带型嗜酸细胞性肺炎(TEP)发病在丝虫病流行地区,丝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抗丝虫药物治疗有效。

CEP是一组以在血液、呼吸道、肺泡和(或)组织间隙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的疾病,其诊断标准包括:(1)咳嗽及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持续2~4周以上;(2)BALF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5%,最好40%);(3)胸部影像学检查示周围性肺浸润影;(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病。本患者完全符合上述4条,因此可诊断特发性CEP。

CEP的影像学特征在X线胸片上可表现为非节段性、广泛融合的肺泡及间质性实变,呈中上肺周围性分布,表现为"反肺水肿征";胸部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分界清晰的斑片状实变影或磨玻璃影,常分布于胸膜下,也可表现为结节影、大叶性实变影或弥漫性磨玻璃影等。其肺部阴影不同于一般肺炎的渗出影部位固定,常常具有游走性。

CEP的治疗多数学者建议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初始剂量为泼尼松0.5~1mg·kg-1·d-1,口服,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总疗程至少半年。在激素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复发率较高(50%),故激素减量过程应谨慎而缓慢。即使复发,患者再次应用激素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y/5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