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肿瘤放射治疗学丨26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年我国原发性肝癌新发患者46.6万例,死亡42.2万例,超过世界原发性肝癌发病总例数的一半。随着现代精确放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放疗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肝细胞癌的相关知识。

1.概述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我国为原发性肝癌高发区,以肝细胞癌为主,约占90%以上,本次笔记重点介绍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

肝癌的易感因素包括病毒性肝炎(主要为HBV和HCV感染)、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等。(我国肝癌约90%伴有肝炎及肝硬化)

肝脏为双重供血器官,正常肝脏75%的血供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而肝癌的血供超过90%来自肝动脉。

原发于IV、V及Ⅷ段的肝脏肿瘤多为中央型肝癌,常邻近门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及下腔静脉,影响手术的完整切除,而原发于Ⅱ、Ⅲ、VI及Ⅶ段的肝脏肿瘤多为周围型肝癌,一般与肝门部大血管之间有一定距离,易于手术完整切除。

2.临床表现

肝癌早期大多数患者无典型症状,一旦出现以下典型症状,往往已达中、晚期肝癌。主要症状及体征为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发热、黄疸、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征象(门脉高压、脾脏肿大、腹水)。(肝区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原因主要是肿瘤生长使肝包膜张力增大所致)。

3.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肝癌常有肝炎、肝硬化背景,并伴有门静脉高压,故常引起食管中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的患者可因胃肠黏膜糜烂,溃疡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广泛出血,大出血可以导致休克和肝昏迷。

肝肾综合征(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显著少尿,血压降低,伴有低钠血症、低血钾和氮质血症,往往呈进行性发展。

肝性脑病(肝昏迷):往往是肝癌终末期的表现,常因消化道出血、大量利尿剂、电解质紊乱以及继发感染等诱发。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为肝癌最紧急而严重的并发症,癌结节破裂可以局限于肝包膜下,引起急骤疼痛,肝脏迅速增大,局部可触及软包块,若破溃入腹腔则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少量出血可表现为血性腹腔积液,大量出血则可导致休克,甚至迅速死亡。

继发感染:肝癌患者因长期消耗及卧床,抵抗力减弱,尤其在抗肿瘤治疗之后白细胞降低时容易并发多种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真菌感染和败血症等。

4.转移

肝内转移最常见,约占肝癌转移患者的70%左右。这是由于肝癌易出现门静脉及分支瘤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灶。如果门静脉干支瘤栓阻塞,往往会引起或加重原有的门静脉高压。

肝外转移

①淋巴转移:以肝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也可转移至胰、脾和主动脉旁淋巴结,偶尔累及心包横膈和锁骨上淋巴结。

②血行转移:以肺转移最为多见,也可转移至肾上腺及骨骼等部位。

③种植转移:比较少见,偶可种植在腹膜、横膈及胸腔等处,引起血性的腹腔、胸腔积液;女性可发生卵巢转移,形成较大的肿块。

5.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病毒性肝炎标记(HBVDNA和HCVmRNA扩增状况可以反映肝炎病毒载量)。

AFP是肝癌诊断中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对于AFP≥μg/L超过1个月,或≥pg/L持续2个月,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癌和活动性肝病,应该高度怀疑肝癌,并进行影像学检查(CT或MRI),观察是否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表现。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B超、CT和(或)MRI;肝穿刺细胞学检查。

肝癌CT典型特点为“快进快出”表现,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

肝癌在MRI的TI加权像上表现为相对低信号,T2加权像上表现为相对高信号。

肝穿刺活检: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空芯针活检或细针穿刺,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可以获得肝瘤的病理学诊断依据以及了解分子标志物等情况。

肝脏储备功能评估(肝硬化分级):Child-Pugh分级是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评估肝硬化程度的标准

6.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

在所有的实体瘤中,唯有肝细胞癌(HCC)可采用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即慢性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血清AFP水平

年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专家组要求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1+2(1)两项或者1+2(2)+(3)三项时,可以确立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CT、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1)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2)如果肝脏占位直径为1~2cm,则需要CT和MRl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3)血清AFP≥pg/L持续1个月或≥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

如果AFP阳性,我国的肝癌诊断可采用临床诊断标准;如果AFP阴性,则需经皮肝穿刺细胞学检查获得病理诊断。

7.分期(AJCC第7版肝癌的TNM分期标准)8.治疗

治疗策略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Child-Pugh分级、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严重的内科疾病以及患者的治疗意愿。

1.一般来讲,可手术的病灶应首选手术。

手术治疗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对于局限性肝癌,如果患者不伴有肝硬化,则应首选肝切除术;如果合并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Child-PughC级),且符合移植条件,应该首选肝移植术。

肝切除术的适应证: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保肝治疗后恢复到A级;单发肝癌,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30%,或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30%,但是无瘤侧肝脏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到标准肝体积的50%以上;多发性肿瘤,结节3个,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肿瘤。

2.消融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简便和易于多次实施的特点。通常适用于不能接受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且具有下面特点的患者:单发肿瘤,最大径<5cm;或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直径<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A或B级,或经保肝治疗达到该标准。

3.对于因内科疾病或拒绝手术的早期患者,可采用经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TACE)联合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

TACE治疗肝癌主要是基于肝癌和正常肝组织血供的差异,TACE能有效阻断肝癌的动脉供血,同时持续释放高浓度的化疗药物打击肿瘤,使其缺血坏死并缩小,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

TACE的主要适应证: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或B级,ECOG体力状况评分0~2分,包括:巨块型肝癌,肿瘤占整个肝脏的比例70%;多发结节型肝癌;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虽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侧支血管形成;外科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者;肝肿瘤破裂出血及肝动脉-门脉静分流造成门静脉高压出血。同时也适用与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局部射频或微波消融的患者。

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病灶以及复发灶、转移灶、门脉癌栓可采用TACE、放射治疗及其他局部治疗方法进行姑息减症治疗。

肝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1.早期有手术指征因内科疾病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肝癌,可行根治性放射治疗。2.手术后肉眼或镜下残留,给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3.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可行姑息性放射治疗。4.伴有疼痛的骨转移、脑转移、肿瘤压迫所致黄疸可行姑息减症放射治疗。

禁忌证

1.Karnofsky(KPS)评分70分。

2.肝硬化分级为Child-PughC级。3.肝功能严重损害。4.大量腹水。

综上所述,对于不可手术、局部消融及肝移植的局部晚期患者,以及对于伴有门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而不适合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放疗是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治疗需评估患者肝功能储备,Child-pughB级患者的放疗毒性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Child-pughC级的患者不建议放疗。

外放射治疗剂量和靶区

肝癌的照射范围仅包括原发灶,不包括淋巴引流区。

病灶较小,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5-8Gy/次,总量50~60Gy/8-10次。

病灶较大,可采用常规分割调强放射治疗,2Gy/次,总量50~62Gy/25-31次。

GTV肿瘤靶区:在增强CT中定义,参考动脉相与静脉相表现;MRI显示肝内病灶较清楚,必要时也需参考;PET/CT则用于了解肝外病灶情况。CTV临床靶区:由GTV(影像可见病灶,如肝内原发灶、癌栓、淋巴结/骨/肾上腺/脑等部位转移灶)外扩5mm;由于HCC出现淋巴引流区转移较少见,CTV一般不包括淋巴引流区,但是对于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建议CTV包括其下一站的淋巴引流区。PTV计划靶区:在常规放疗技术情况下,一般在CTV基础上外放5~15mm

TACE联合放射治疗的理论基础

对于适于TACE治疗,治疗后肝功能储备恢复至Child-pughA级,伴或不伴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癌栓的患者,TACE治疗后均应该进一步放疗,以提高总体反应率及总生存率。放射治疗前应用TACE主要有以下优势:

①单纯TACE难以使直径5cm病灶完全缺血坏死,而放射治疗能杀灭TACE治疗后残存的癌细胞。

②TACE治疗后肿瘤缩小,可以减少照射野的范围,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③TACE中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对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

④TACE治疗后的碘油沉积有助于放射治疗的靶区勾画、定位及验证。一般先行2~4周期TACE,休息2~4周后开始放射治疗。

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目前已被明确对肝癌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为索拉非尼。肝癌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表达的肿瘤,因此索拉非尼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对肝癌更加显著。

参考:《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殷蔚伯等著

编辑:黄育珊

校审:吕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y/7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