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胸腔积液 >> 胸腔积液 >> 消暑三宝

消暑三宝

消暑三宝

——年8月闲木草堂日志汇编

1

年8月1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三,周日。今日细读《洞天寻隐·学林纪丨道教神圣地理》,文章说,“学仙者,宜广行名山,跪祝天灵,寻此冥诀”。绝世独立的隐者漫步穿行于山岭景观之中,静坐冥想于丘岳洞窟之内,实为中国美术、诗歌乃至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主题(tropes)。栖身自然之中怡然自得的隐者实际已与自然合而为一,表现的是上古的圣贤形象。这个形象意味深长,“仙”字带有“人在山侧”的会意形式,用来象征终极的成就。“仙”获得“immortality(不朽者)”、“transcendence(超越者)”等多种英译,仙之成就的确切含义对不同的修行者和传承谱系而言各有不同,最佳的理解应该是得道。在山中冥思、与道合一的孤身隐者形象,成为理想化的道教圣人,在道教传统转变为“中国非官方高级宗教(unofficialhighreligionofChina)”。之后依旧如是。睡前发微博:草堂独坐茶频煮,三碗后,气爽神清;竹榻斜眠书漫抛,一枕余,心闲梦稳。——辛丑暑夏,瘟疫忽戾,避居养息,心安理得。六月廿三夜,闲木。

年8月2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四,周一。今日在家潜心画插画。陈传席老师说,大商人必无商人气,大文人必无文人气;大英雄必有流氓气,大流氓必有豪杰气。我再来添加一句:大书家必无书家气。何为书家气?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说:良宽上人一生厌恶诗人的诗、书家的字和厨子的菜。拿厨子的菜与书家的字类比真是妙喻!经常到饭店吃饭的朋友大多临了都会叹出一句“还是家里的菜好吃”,这倒也不能完全斥为矫情,厨子饭店有高低,菜品口味有好坏,但这些菜呢都是为客人所做的,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那么这就可以上升到荀子《劝学篇》中有一句名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这个“禽牍”就是名利的意思。当代大多数书家写字都是为参展、为获奖、为笔会、为微拍,为出书等等,这些书法作品呈现出的就是书家气,亦如厨子做菜里的饭店味,厨子菜与书家书,都是技巧的呈现,掩过了自性与自然,所以便容易千篇一律,面目雷同,让人审美乏味和感到无趣。那么这也就是现在广为大家所诟病的所谓展览体的根本原因,我们回看王羲之留存到现在的几百种摹帖,帖帖面目均有区别,同样米元章、苏东坡、黄山谷、王觉斯都是如此,那么所以我说,大书家必无书家气。

年8月3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五,周二。以岁高龄辞世的周退密先生曾被郑逸梅称为“海上寓公”,其诗词、书法,双峰并峙。退隐型的独立人格与文史诗词的涵养,使得其书法全无当下那些书协类书家与展览类书家的习气,尤其是诗稿与信札,纯任自然,一片本色,全然不见一丝一毫的习气,这样的气息与境界,实在是难而又难的。退老的为人与诗词、书法,不仅对当下的诗坛与书法界,对当下的文化界,都可谓是一面巨大的镜子。书法是什么呢?诗词是什么呢?生命的本色到底是什么呢?读退老诗文书札,常有此问,然而似乎又不需要回答。有时越来越感受到,对周退密老的认识或许要放在百年来中国文脉如何真正传承的角度来理解,尤其是,诗与书如何成为这样一位文人安身寄命处,经历一百多年的苍茫时光,世事变幻,始终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为这个时代的虚浮之风所左右,退藏于密,最后终而卓然成家,在人格、诗词与书法几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高度,且成为一个时代隐去的象征。

年8月4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六,周三。暑湿难耐,于是在朋友圈分享《消暑三宝图》(西瓜、蒲扇、金瓶槑)供大家一乐。此处被迫省略字......

年8月5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七,周四。今天设计廿四节气海报,跟朋友闲聊当下的我们,绝大多数人四时不辨,五谷不分,遑论廿四节气的变化?跟大家分享几句简单易懂的农谚吧,也许我们在阳台也可以用花盆种点自己喜欢的蔬果呢。「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种得好油菜」、「冬至收萝卜,小雪收白菜」、「白露种葱,寒露种蒜」、「秋分不收葱,霜降必定空」、「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结一大筐」、「番茄能结五六层,打顶去芽莫心疼」……在您的家乡还有哪些相关民谚可以跟大家分享呢?

年8月6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八,周五。加班改稿子至深夜;睡前刷微博,读得弘一法师语录:「同是红尘悲伤客,莫笑谁是可怜人。各有渡口,各有归舟」。用咱家乡话来说就是:「蛇有蛇路,蛙有蛙路。只要下恳,都能寻得食来。」我数了一下,同是阐述大道理,乡村俚语比大师偈语还少用四字,果然精辟。弘一法师这段偈语,我以为重点在“渡”和“归”,是佛家的精深智慧;而这句赣南乡村俚语,重点则在“恳”。垦,诚恳,勤恳,从心从懇。《说文》:懇,悃也。懇恻,至诚也;又信也。本作??,今简作恳。垦,弯腰耕耘。耕耘於心,本义真诚、诚恳。辛丑六月廿八夜,传龄谨记。

年8月7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九,周六。晨读《战争、贷款、信用卡:「先买后付」的消费理念是如何从美国蔓延到中国的?》,信用卡所代表的「先买后付」观念是消费金融的最大推动力,任何一个消费社会崛起时,都躲不开这种文化带来的繁荣。引入「信用」这个时髦概念后,「赊账」不再被视为一种耻辱,而是一种所谓的“全新”的消费方式。不管手头的钱够还是不够,今天花最少的钱,就能享受最好的商品,让「分期付款」成为绝佳的消费催化剂。随着这张网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先买后付」彻底占据了中国消费文化的主流。今天欣喜看到终于有大V开始谈信用卡的事啦。在咱家乡的传统观念里,不要说“提前消费”“寅吃卯粮”,哪怕你赚多少花多少,都是可耻的“煨一个吃一个”,是受人指责的懒汉所为。花花我谨遵祖训,从不搞什么“信用”卡。想起十年前入职金牌厨柜,办理手续的时候,信息部一位赖姓经理强制要求办理建行信用卡,被我当场喝斥,他搞得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今晚21:00第一次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y/8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