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医讯ldquo福尔摩斯rdq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107/96042.html
  近日,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与内分泌科联合,成功救治了一位因反复行为异常而四处求医但一直找不到病因的疑难患者。“怪病”时常发作究竟为何?

  三个月前,患者晨起时出现异常行为,表现为异常烦躁并四处翻找东西,每次发作时爱人喂服白糖水后约10分钟可缓解,过后患者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却毫无印象。近来患者的异常行为发作得越来越频繁,短短3个月时间里发生40余次,他的爱人也活在恐惧之中。

  经了解,患者首次行为异常出现在2年前,医院检查发现空腹血糖偏低,但一直无法明确行为异常及低血糖原因,并且出现了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曾被疑诊为“淋巴瘤”等多种疾病,一个又一个的谜团让他们被迫辗转于各地求医,却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法。

  为了不让噩梦一次次重演,这位患者和家属来到了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首先就诊于内分泌科谷伟军副主任门诊,初步判断该患者的行为异常很可能是是低血糖引起的神经低血糖表现,立即以“低血糖待查”收入院。经过一系列排查,发现患者除了行为异常外,还有很多奇怪的表现,背后似乎还有某种潜在的疾病没有被发现。患者的低血糖会不会与这种“藏在背面”的疾病相关呢?两科室联合一探究竟

  入住内分泌科后,在风湿免疫科协助下,逐步发现患者有全身淋巴结肿大、颜面肿胀、蛋白尿、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间质疾病、雷诺现象、视物模糊、食欲下降及多个自身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等多种表现。经过风湿免疫科朱剑主任会诊,最终确认罪魁祸首竟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基于该诊断并全面排除其他低血糖原因,内分泌科谷伟军副主任判断,患者的低血糖情况属于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至此,患者的病情逐渐明朗。经过内分泌科与风湿免疫科的积极沟通,患者转入风湿免疫科继续治疗。在接受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专科诊治后,患者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和行为异常得到缓解,进一步证实了此患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的罕见并发症。经治疗,患者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颜面肿胀、活动后气短、淋巴结肿大均得到了缓解,尿蛋白水平逐步下降,心包积液及双侧胸腔积液也都神奇般的消失了,到出院时已能健步如飞。患者及家属非常感谢内分泌科及风湿免疫科医务人员的专业诊治及关怀照顾。▲治疗前(左)存在明显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治疗2周后(右)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明显减少

  此次救治,充分体现了学科间合作及发挥各学科优势的重要性。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对于疑难复杂自身免疫性疾病拥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能够在疾病早期识别患者千奇百怪的特殊表现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内分泌科对于低血糖等疑难内分泌疾病有着专业且全面的知识储备,能够应用严谨的临床思维逻辑施行诊治。该患者的诊治过程也提示,当面对疑难复杂疾病时,只有深入探索临床表现背后的元凶,才能准确查找病因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救助。

科普小知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可影响所有器官,从轻微的关节和皮肤病变到危及生命的肾脏、血液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不等。SL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或检查,且某些特征可能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相似,增加了诊断难度。

  由于SLE病情多变,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监测,评估疾病活动度,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缓解症状及预防和治疗复发。

主管

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第一医学中心 

图文

王一雯

刊期

第期

总编:赵文亮主编:张 奎编审:张 密编辑:薛 夏邮箱:jfjzyy01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y/9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