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小木屑,引发艰难大抢救

近日,袁老伯终于喜笑颜医院急诊病房康复出院了。谁曾想到,他在过去的一个月中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过程,只是因一厘米的小木屑,一个毫不起眼的踝部小伤。这事还要好好絮叨絮叨,以引起广大吃瓜群众的重视。

一、发现元凶

9月4日夜间快接近24点了,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因“颈项强直、吞咽困难13小时”来诊,伴张口困难、喝水呛咳,有苦笑面容,但神志清醒、思维判断力正常,曾在当地卫生所治疗,症状未见好转,颈项强直逐渐加重并反复痉挛、抽动而来急诊。

CT

扫描

急诊值班医师通过体格检查及头颅、颈椎CT扫描初步排除了常见颅神经疾病。但是,值班医生觉得事出蹊跷,因为症状如此严重但和神经定位征、影像学检查明显不匹配,于是再次补充询问了病史得知患者4天前曾经在自家荷塘挖莲藕,被刺伤了右踝部!事到如此,终于找到了疾病真凶---破伤风!

有没有搞错?要知道普通破伤风病死率在50%左右,而特重型破伤风病死率超过80%!患者家属仍有将信将疑,于是立即动员入住治疗。

二、前瞻预判、精心救治

患者入院后立即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参考《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及《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注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拮抗破伤风毒素,以青霉素、奥硝唑二联抗感染,持续泵入镇静镇痛剂控制抽搐剂及氧疗,在右踝处去除痂皮取出了一节1cm的木屑。

虽然,我们预判存在喉梗阻、肺部感染、窒息导致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等N多潜在风险,然而,病情的发展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入院次日患者在镇静治疗中仍频繁全身抽搐、张口及吞咽困难,而且心率加快达次/分,无力咯痰,出现了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仅80%,胸部CT提示“肺炎、少量胸腔积液”。在破伤风的救治中气道的管理是核心环节,只要避免持续低氧血症,减少其它合并症,患者就有生的希望。科室主任蒋劲柏判断:患者抽搐频发,无呼吸道廓清能力,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才能充分镇静止痉。但是难题来了:若常规的患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非难事,而患者僵硬的颈部无法自然后仰充分暴露颈部视野,张口困难也无法经口气管插管!由于患者需长期保证气道安全,气管切开置管是为首选方案。

为将气切手术当中的风险降至最低,科室团队商量决定采取组合式插管方法:使用纤支镜引导经鼻精准气管插管,在机械通气的保障下充分镇静,然后实施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术毕再退出经鼻气管导管;考虑到需要加强营养治疗并留置了中心静脉导管及鼻饲管。一连串的组合拳在团队的配合下顺利完成,气切成功后吸出大量粘稠痰,呼吸机支持后低氧血症迅速纠正。

之后的数天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医疗措施及密切监护,并鼻饲中药玉真散、追风汤,患者病情仍未得到明显控制,不断的加大镇静镇痛剂仍频繁全身抽动,大汗如洗,无法张口,肺部痰多,尿少,大便数日未解,贫血、低蛋白血症逐渐加重,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指标攀升,肺部CT感染较前加重……似乎感觉到病魔会沿着“反复抽搐导致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长时间卧床痰液潴留致肺不张---肺部感染失控出现多重耐药然后感染性休克---胃肠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套路“出牌”。

在抓好控制抽搐、管好气道、改善氧合及控制感染这条主轴外,果断的持续泵上肌松剂——抽搐被成功控制了,但患者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完全需要依赖呼吸机支持及人工吸痰,“深睡”数日后复查胸部出现了肺不张,为此连续多日行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人工廓清深部小气道痰栓;据细菌药敏结果调整抗菌素,由于血培养及时预警导管相关性血性感染,抢先应用万古霉素避免了脓毒性休克发生;镇静肌松后肠道蠕动极差,调整中药汤剂使宿便排出,保证了胃肠受纳营养液的正常功能。

而且由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每天均大量出汗,大量失液后需大量补液,水电解质平衡是难题,容量不够则血流功力学不稳定,补多了出现肺水肿、低氧血症,于是利用B超动态扫查肺部及下腔静脉、监测cvd来指导液体治疗,避免矫枉过正。尽管各种打击相继袭来,但是由于作了充分预判,“用药如用兵”,打的是有准备的“战役”,逐个闯过多重难关。

三、向愈、重生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救治及照护,患者入院半月后抽搐消失,张口度达三横指,肺部感染逐渐吸收,贫血及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撤减镇静及肌松剂,于是转入呼吸功能锻炼,中秋节当日顺利的撤下呼吸机及拔除气切套管,患者还开心的尝了一小块月饼。拔管后患者逐渐增加了床边活动量,经调养数日后身体康复向愈,终于在综合救治五周后得以步行出院。

健康小贴士

破伤风是危重疾病,病死率较高,可防而难治!破伤风梭状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灰尘、粪便中,尤其是创口污染严重或较深在的创口更易感染破伤风,必须提高破伤风的预防意识。发生了创医院清创处理并接受破伤风的主被动免疫治疗(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抗毒素,并注射破伤风疫苗)。近期有外伤史,出现牙关紧闭或苦笑面容、疼痛性肌肉痉挛者需高度怀疑破伤风,但外伤史不是诊断“破伤风”的必要条件,甚至近期患胃肠穿孔、口腔感染、中耳炎的也是易感因素,必须提高警惕性,减少漏诊、误诊发生。

文字/蒋劲柏

图片/急诊医学科

责编/戴晓丽黄美术

审核/李大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yz/4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