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女性,反复发作右胸背部持续烧灼样疼痛伴失血性休克表现,伴有右侧血性胸腔积液,诡异的反复血胸,让我们揭晓答案!
病例回顾
病史回顾
61岁女性,9月前突发右胸背部持续烧灼样疼痛,伴出汗、乏力、一过性意识丧失。查HGB93g/L→50g/L。CT示右侧包裹性胸腔积液。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复查HGB水平回升;随访CT积液消失。近日再次无诱因突发类似胸痛症状,伴大汗、乏力、意识丧失(约10秒)。既往有眼眶肿物病史,激素治疗有效;出血倾向表现。
入院检查示贫血,CRP31.99mg/L↑;ESRmm/h↑;出血时间(BT)21min↑,PT、APTT延长;IgGmg/L↑。
PET/CT示右侧胸膜不均匀增厚且代谢不均匀异常增高,右侧包裹性胸腔积液,右锁骨上、纵隔(2R)双肺门代谢增高淋巴结,右肺多发代谢稍增高斑片、索条。
进一步检查
右侧胸膜活检:沿第7肋上缘直切口,切除第7肋约5cm,见胸膜增厚明显,白色致密,无脓液,与脏层胸膜黏连紧密,切除增厚胸膜约1*3cm,同时切除肋间淋巴结送检。
病理结果:
肋间淋巴结:淋巴结肿大,滤泡增生,结合免疫组化考虑为IgG4相关性淋巴结病变.免疫组化结果:IgG4/IgG(>40%),IgG4(>50个/HPF);
胸膜病理:胸膜组织显慢性炎,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IgG4/IgG(>40%),IgG4(>50个/HPF);
眼眶涎腺:组织显慢性炎,其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及纤维组织增生,静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结合免疫组化考虑为IgG4相关涎腺炎;免疫组化:IgG4/IgG(>40%),IgG4(>个/HPF)。
图1胸膜活检病理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IgG4免疫组化(x)示IgG4>50个/HPF,IgG4/IgG40%
最终诊断:
IgG4相关疾病
上期答案:
E2.A
治疗与转归
予泼尼松60mgqd×4周,之后逐渐减量。
患者眼睑肿胀及眶周皮下青斑消失,胸腔内积血吸收,纵隔及肋间淋巴结明显缩小。复查CRP,ESR,BT均恢复正常,IgG4水平由mg/L下降至mg/L。患者随访2年,未再出现血胸表现。
图2术前(左)与术后3月随访(右)胸部CT
讨论
IgG4相关疾病
免疫球蛋白4相关疾病(IgG4-RD)是一组由免疫介导的疾病,可累及包括唾液腺、眼眶软组织、纵隔、肺、胸膜、淋巴结、大动脉、胰腺、眼睛、甲状腺等器官。血清IgG4水平的升高是其特征之一,明确的诊断取决于活检和组织病理学结果。常见的病理学特征为富含IgG4阳性浆细胞的致密性淋巴浆细胞浸润,可见不同程度的胶质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
IgG4相关疾病肺部受累
IgG4相关的肺部疾病可能无症状,或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症状。其影像特征可以为结节性、支气管血管性、磨玻璃性和肺泡间质性。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等胸膜受累有报道较少见。
本例分析
本例患者中,复发胸痛、短暂性晕厥、低血压、血性胸腔积液、血色素下降均支持自发性血胸的诊断,问题的关键是自发性血胸的原因。自发性血胸不常见,其病因包括血管破裂、动静脉畸形、恶性肿瘤浸润、抗凝药物使用、肺梗塞以及血友病等血液学异常。经过仔细的病史记录和诊断评估(血液检查,CTA,PET-CT等)后,没有发现上述原因导致自发性血胸的证据。
另一方面,患者有颜面部结节性病变表现,血IgG4显著升高,右侧胸膜、淋巴结活检病理符合IgG4-RD。根据以下几点,我们推测IgG4-RD是血胸的原因:
诊断思路
(1)血胸之前数年就出现了IgG4-RD的症状和体征。
(2)仔细评估没有提示其他导致自发性血胸的原因。
(3)仔细检索文献,并进行多学科讨论后,无法找出一种同时导致血胸和IgG4-RD的疾病。
(4)邻近血肿的结构(胸膜)有IgG4-RD的明显表现,并且发现了小血管受累的证据。
文字来源:范俊平徐燕
版面负责:孙雪峰
版面编辑:张硕
范俊平
医学博士,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医院内科接受并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年至年担任内科总住院医师。具备扎实的内科基本功,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