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新冠肺炎逝者尸解报告肺纤维化及实变没

导读

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12天后,尸解报告公布,并明确称,新冠肺炎病变仍聚焦肺部,其他脏器损伤的证据不足。

《法医学杂志》年2月第36卷第1期上,预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下称《报告》),通讯作者是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也就是承担遗体解剖的主要人员。《报告》结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对于心肌及心外膜、肾脏、脾脏、消化道器官、脑部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法律政策允许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工作已于2月16医院完成。2月16日至2月24日,医院病理科王国平教授领衔的华中科技大学病理团队完成了9例遗体解剖。病理学专家卞修医院团队,也已完成2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报告》内容为1例系统尸体解剖肉眼观察结果。研究团队指出,死者肺部损伤明显,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提示新冠病毒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报告显示,逝者样本是男性,85岁,年1月某日以“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入院时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入院10天后出现喉咙发痒及发热。入院后第13天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院后第20天复查CT显示:双肺散在斑片状感染病灶,较前进展,考虑“病毒性肺炎”,原气管腔内分泌物已消失。入院后28天死亡,临床死亡原因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死亡前3d,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80%。从解剖检查来看,尸体胸腔积液量不多,未见大量胸水产生,提示胸腔病变并非浆液性炎症为主。右侧肺与胸膜重度粘连,提示可能合并感染性胸膜炎。刘良等人的结论是,从尸体检验大体观判断,该例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以左肺为重,复阅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尸体检验肉眼所见与其相符合,且病变进一步发展,提示病毒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此前,进行尸体穿刺时,刘良等人就发现,新冠病毒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引起的病理特征非常类似。但《报告》此番指出,从此例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来看,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这可能与此例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15天,病程较短有关,有待更多系统尸体检验资料及组织病理学验证。在报告的最后,刘良等人提示了几点开展新冠肺炎尸体检验工作的经验。如:解剖地点具备负压环境为佳,需具备单独消杀条件,解剖人员需做到生物安全三级防护;采用干性解剖,保证无血液、组织残余物污染外排或遗留于现场;开颅时可用遮盖物加强防护,避免飞溅;尽量减少现场对器官进行分离和切开等。2月27日,在广州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谈及新冠肺炎病理特点时同样提到,新冠肺炎和SARS不同,有个突出特点:小气道中黏液非常多,粘稠度很高,阻碍气道通畅,因而造成继发感染,以及更加严重化。目前从两个地方的病理结果都发现,在小气道清除黏液是重要研究对象。《报告》显示死者胸腔积液量不多,淡黄色清亮液体,未见大量胸水产生,提示胸腔病变并非浆液性炎症为主。此外,解剖见心包腔内中等量淡黄色清亮液体,心外膜轻度水肿,心肌切面呈灰红色鱼肉状。因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存在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心肌及心外膜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此例消化系统损伤情况肉眼观不明显。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小肠呈节段性扩张与狭窄相间(类似串珠状),为个例或普遍表现需结合更多尸体检验情况。脾肉眼观未见明显异常,是否存在病变需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肾呈颗粒性固缩肾外观,考虑与基础疾病有关。关于神经系统,肉眼观见脑水肿,大脑皮质轻度萎缩。结合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大,有多发性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脑肉眼观未见感染特异性表现,病毒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待组织病理学验证。刘良团队在《报告》中写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年12月起,已造成中国7万余人确诊感染,2千多人死亡。截至年2月24日,全国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达3.17%,此前医院早期收治的99例COVID-19患者中,死亡11例,死亡率为11%。由于一直缺乏系统尸体解剖提供的完整病理学资料,研究人员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器官损害等影响无法确切判断。刘良团队认为,这份尸解报告提供了直观的病变情况,或将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尸体解剖工作被认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是查明死亡原因、分析发病机理、追溯病源的金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尸体检验之前,目前与新冠肺炎死亡相关的病理检验报道有2篇,但均未进行尸体解剖。其中一篇来自中科院院士、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教授率领的团队,他们的研究来源于新冠肺炎死者的穿刺材料的病理发现,于2月18日在国际著名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The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发表,提示新冠肺炎的病理学改变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另一篇医院肖书渊主任医师团队,他们于2月16日在预印本网站Preprint发表文章,报道了1例肺肿瘤同时并发新冠肺炎患者肺切除术后肺组织的病理检验结果,有与上述穿刺样本类似的改变。本文综合整理自澎湃新闻、新京报由张国庆老师讲解的《肩关节MRI规范化扫描及相关病变的影像学》在影领千聊直播间上线,感兴趣的朋友可收藏,随时收听推荐阅读——病毒性肺炎及-nCoV影像诊断思路踝关节MRI解剖和常见损伤类型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表现8种膝关节常见关节病的X线诊断膝关节滑膜病变MRI表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解析CT诊断常用数据汇总新冠肺炎(COVID-19)影像CT、DR、US合集最新消息

首例新冠肺炎病理解剖结果新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影像总结病毒性肺炎为何突增例解答新冠肺炎的6个典型CT征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oV)的CT征象新冠肺炎原来是这样被治愈的出自百度文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大家投稿,联系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yz/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