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友会第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导读大椎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1.取穴法大椎穴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恰好与肩相平。使病人正坐平肩,略低头,在第7颈椎下,第1胸椎上陷凹处取穴。当低头时,颈后与肩平处,出现一个高凸,即第7颈椎,其下即大椎穴。有的人出现2个高凸,下面最大的会活动的是第7颈椎。2.特性大椎在项下背上正中,属督脉经,手足六条阳经皆会于此。督脉上通于脑,有总督诸阳的作用,称为阳脉之海,有解表通阳,清脑宁神之功效。3,作用(1)呼吸系统疾患: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肺气肿、咳嗽、哮喘、支气管炎。(2)神经系统疾患:治癫痫、精神分裂症。(3)血液系统疾忠:可增加白细胞。(4)主治发热,为身退热穴。(5)对疟疾病有特效:但要在发作前2小时内治疗。(6)其他:亦治衄血、呕吐、黄疸、小儿诸疳、中暑、荨麻疹、角弓反张、项背及脊中拘急、疼痛等,还有强壮全身和解尿毒的作用。4.文献记载(l)主治:主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疟,痃疟,气注背膊拘魚,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骨热,齿燥。(2)摘要《行针指要歌》: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大椎)。《伤寒论》: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鞭,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本经》:治小儿急慢惊风。《备急千金要方》:小儿羊痫之为病,喜扬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壮。又:凡灸疟必先问其病之所发者,先灸之。从头项发者,于于未发前予灸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又:短气不得语,灸大椎随年壮。《外台秘要》:备急疗瘴疟,服药后灸法:灸大椎三四十壮,无不断者。《甲乙经》:伤寒热盛,烦呕,大椎主之。又:瘁脊强互引,恶风时振栗,喉痹,大气满喘,胸中郁郁气热,喵流,项强寒热,僵仆不能久市,烦满罩急,身不安席,大椎主之。又:灸寒热之法,先取项大椎,以年为壮数。《类经图翼》:主治五劳七伤乏力,风劳食气,痃疟久不愈。肺胀胁满,呕吐上气,背膊拘急,项颈不得回顾。又:一云能泻胸中之热及诸热气,若灸寒热之法,先大椎次长强,以年为壮数。又:一云治衄血不止,灸二三十壮,断根不发。《寿世保元》:治疟如神,……先点记,待将发,急以火灸三七壮,其寒热自止,此法曾遇至人传授,妙不可言,名曰背蓝穴也。《治疗汇要》:如疔牛生于督脉经行之地,若后项之正对口,头顶,下之天庭,眉心中之印堂,鼻柱下之人中等处。最好刺百劳穴以泄毒。生头面者俱可刺。如患对口项强不能转侧,刺后片时,即能活动)再刺委中穴,毒必解而转轻。刺法用三棱针轻刺挤出紫血,随以麻油食盐擦穴上,俾毒可透泄。往期相关推荐
1、很牛的中医笔记,很多实用的思维(1)2、很牛的中医笔记,很多实用的思维(2)3、捏脊疗法治诸多慢性病(视频)4、指压肚脐治诸多慢性病5、艾灸身柱穴,治小儿诸病6、儿科中医的《育儿真经》7、81条一眼识病法8、起夜多了,鼻涕、痰多,说明你肾阳虚了!I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整理:佩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5cm雷火灸艾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