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行业做销售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金融界徜徉13年是怎样的心路?
在上海拼搏8年是一种什么感受?
……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Daniel来告诉你
关于|我的故事
ABOUTDANIEL
本篇文章一共有三个部分
同时有视频和文字两种形式
大家可以相互对照来进行观看哦
关于/我自己
Salesman
从参加工作开始,我一直定位自己是销售,就是salesman,就是卖卖卖。
为什么不是marketing?说实话我还是觉得sales更适合我。简单,直接,closedeal!
大多数人会觉得sales是乙方,干得都是苦活,累活。sales确实很累,很难,出去的姿势都是跪。但始终我坚信销售是一份创造价值的工作,为客户,为公司都带来价值,所以sales也是一座桥梁,为客户与公司更为顺畅的交流。
10年前进入公募行业,从渠道销售做起,自己就是公司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与银行理财经理、银行客户的桥梁。
现在我做投行,承揽承销,那我就是企业发行人与投资人之间的桥梁。
桥的形式有很多种,修得好就是跨海大桥,一堑变通途的感觉。修得不好,就是让两头的人走钢索,风险很大。
JobReady也是一座桥梁,我们想做学生与企业的桥梁,判断学生能力的不单单是简历和证书,而是实实在在能否给企业创造价值。
至于工作的方式「跪」,我们有句老话:伸手不打笑脸人。姿态低总是没有错,只要能给大家创造价值,是跪是躺又何妨。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销售,一般两种因素干扰:一是压力大,工作不稳定性太高,二是因为很难有光环、成就感差。特别在金融行业,大多数光环都给了基金经理,他们是资本市场的明星。确实学霸出生的优越感,billions体量资金的操盘,基金经理天生自带光环。
而我觉得,我们这一代销售是有使命的,就是要为销售证明:销售也能成为金融行业,特别是基金和投行的明星。现在很多媒体的奖项都颁给了做投资的,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销售明星走出来!
关于/我与招商
ABOUTCMB
沪漂的8年中,除了其中一年我是在其他公司工作,其余我都是在招商体系。甚至可以说从年开始到年这10年间,我都是在招商度过的。然后再加上我07-08年在招商实习过一年,所以整个招商我呆的时间是很长的。
对于招商的感情,已经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形容。
本科大四时就在招行实习了近1年,很多同学后来都选择留在了深圳,也赶上这10多年来深圳的迅速发展。后来在招商基金做了5年公募基金销售,在招商财富卖了4年ABS。
前后10年招商情,10年对于整个人生看不算特别长,但25岁-35岁这10年,应该是人生最青春的年华。第一次出国旅游,第一次去美国游学,两个小孩出生,都是在这10年完成。
毕业后也从事过保险和外资银行的销售工作,都取得过全国topsales的业绩,但个人和事业的迅速成长是从加入招商基金开始。特别感恩当时的领导们,能给了我机会加入公募基金行业。
从负责江西开始,到安徽、上海、江苏、北京、东三省,从junior的渠道经理,到北方和华东区域负责人。从单只基金万销量卖到单只过10亿。
在招商财富的几年,进入ABS这个全新的领域,ABS次级的份额也累计销售过10亿。销售的业绩只是我在招商的10年缩影,更重要的是,招商的同事们感觉已经成为我的家人。
跟同事们一起出差路演,一起跑马拉松、徒步,曾经说过Daniel鲜血滴出的形状仿佛都是一个M。总以为会在招商体系退休,可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让我选择遗憾地离开。
关于/魔都与家乡
ABOUTSHANGHAIandWUHAN
谈完了对招商的感情,其实最后只想说说上海这个城市,包括我自己的家乡武汉。一二线城市我都待过,但是确实来到上海之后,我个人觉得在国内没有一个城市对我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最早在招商基金不是负责上海区域,只是经常过来出差开会,但魔都的气质所吸引,高效的沟通,快节奏地拜访,让人觉得很有激情。
有一次在上海出差,手机掉了,我干脆换了个上海的手机号,念想着总有一天会来魔都上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结果一个月后就正式调岗来上海,开始了8年的沪漂生涯。
从13年到21年这8年间,我觉得在上海我觉得我的个人成长是非常快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两个小孩也这也长大了,老大马上上四年级,老二小儿子也马上一年级了。
当然确实也会有一些遗憾,因为我自己作为武汉人,我家里的同事也好朋友也好,有些疏远了。
我在上海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认识了新的合作伙伴或者新的同事,在上海也收获了很多工作上的这样一个成果,在上海无论是从生活方面,从工作方面,我都获得了很多自己的成就感。
说到我自己的家乡武汉,不得不说去年非常的悲情,也感谢全国各地的同胞们,给了武汉很大的支持。
我们家就住武汉江滩,就是武汉关,就类似于上海的外滩这样一个地方,家里旁边都是租界的房子,然后我们就住江边。
年之前武汉是一个很繁华的城市,GDP全国前10的,但是去年确实遭受了很大的重创,江边附近原来很热闹的那些酒吧餐厅关门的不少,我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奶茶店,后来也关门了。
因为一起在外地打拼了这么多年,我觉得能有机会重新回到家乡,而且能有机会建设家乡,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虽然武汉离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甚至因为疫情之后,离成都、杭州、苏州、南京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也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觉得武汉人的精神一直是在那的。
也希望更多的我的朋友们,无论是上海的、北京的、深圳的……朋友们可以都到武汉来出差来跑业务,大家一起为中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这样一个城市,再贡献一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