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试解No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412/4606996.html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十枣汤方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本条条文语序应更改为“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表解者,乃可攻之。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本条条文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表证兼有里水,先解表;第二部分是讲表解后里水的治疗用方——十枣汤。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出现定时持续发自汗的情况(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同时还有(上半身发汗后气往上冲而导致的)表证头痛(头痛),这种情况优先考虑用桂枝汤治疗的(参见《伤寒论》试解No.53、《伤寒论》试解No.54);但患者同时还出现下利和呕的症状(下利呕逆),对应是《伤寒论》试解No.32和《伤寒论》试解No.33中太阳病兼有阳明症之下利/呕的条文,治疗宜葛根汤(下利)或葛根加半夏汤(呕)治疗。那如果在有上述表证的情况下,同时有水气病的话,水停心下出现心下痞硬满[注1](心下痞鞕满),水停胁部而出现胁下痛[注2](引胁下痛),水气上冲而出现干呕[注1](干呕),水气流溢而出现短气[注3](短气),此时表里证均有,治疗上就涉及到两个要点:第一是表里证兼具备,但里证为里实证者,先解表再攻里(参见《伤寒论》试解No.91延伸部分);第二是一般而言,有水气病兼有表证的时候,先解水气再解表,但是这里的水饮特殊,心下硬满,说明为水结实于里,这种情况下用我们前面提到的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的力量达不到祛水的目的的,此两者只是针对水停而不是水结,水结为实证,得用泻水逐水之药(如本条之十枣汤)才能针对性治水。综上,这种情况当先解表再逐里水(表解者,乃可攻之)。以微微发汗解表后恶寒消失(汗出不恶寒者),再集中力量用十枣汤驱逐水饮(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本条引出了逐水重剂——十枣汤(走大便排出),跟重点治肺系的大小青龙汤(走汗液排出)、治水停/水逆的苓桂剂(走小便排出)应都放到治水气病的范畴记忆。在临床中,相当部分的肿瘤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胸水(胸腔积液)、腹水(腹腔积液)等里水不散的情况,在对证的情况下都可以用十枣汤来治疗,效果斐然。十枣汤的煎服方法是需要注意的,甘遂、大戟、芫花虽逐水力非常强,但都是有大毒的药物,因此用十枣汤之名提到的大量大枣来制约其毒性,用大量大枣煮的药液配合混合药粉(甘遂、大戟、芫花=1:1:1)服用,身体强者可服一勺药粉(2g),身体弱者可服半勺药粉(1g),医者自行斟酌。起效标准以用药后解大便下利为准,如果没有解大便,当日不宜再用,待第二天时药粉量再在原基础上加半勺(1g)服用,以得下利为起效标准,起效后无需再次服用药物,同时要用米汤、米粥类食物注意固护胃中津液及胃气。而在现代用法中多用汤剂,往往是直接把甘遂、大戟、芫花和大量大枣同煮,用量往往是甘遂、大戟、芫花各2-3g,放入锅中和一斤大枣一起煮,煮到大枣软烂的时候,把药渣过滤掉,吃枣肉,喝药汤。[注1]可参见《伤寒论》试解No.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注2]可参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中“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等条文,可见水饮停于胁肋部的悬饮。[注3]可参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中“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可见于水气停留胸膈的支饮。Horaceliu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yz/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