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贫血,出血点或瘀斑,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板减少性紫癜等。
第二、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第三、肝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
第四、肝性面容,肝掌及蜘蛛痣,多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第五、各种类型的皮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第六、水肿和腹水,多见于慢性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第七、心脏扩大,多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等。
02正常脾脏的大小正常脾脏的大小正常脾脏在左腋中第9~肋骨,B超测量其最大长度<0~cm,厚<3.5~4cm,其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正常情况下,肋缘下不能触及脾脏,除极少数因内脏下垂、左侧胸腔积液、气胸等使脾向下移位而触及外,凡在仰卧或侧卧位能触及脾脏或B超检查超过上述大小时则均为脾大。
03脾大的分度标准临床常用脾大分度标准
.轻度肿大不超过肋缘下2cm。
2.中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
3.高度肿大(巨脾)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视频讲解都在扫码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