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的内科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导语

daoyu

协和内科医生是如何炼成的呢?

来源: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洋

擂台赛如火如荼,观众席时常爆发出惊叹或佩服的掌声。屏幕上熊熊火焰,红色的大字写着:

陆战称雄火箭争锋东邪西毒欲伏虎

宏图破尽霸业归尘男油北酱怎屠牛

这是由各路比赛队伍名字拼成的对子,一派武林大会高手林立的景象。

只是无论选手、评委,还是围观者,都穿着白大褂。

这,竟然是一场内科医生之间的对决……

?缘起?

“图霸争锋赛”

这个故事是从一个月前引爆的。

7月下旬,医院内科“图霸争锋赛”决赛如期举行。“图霸争锋赛”是一场读图的比赛,需要选手在30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判断出包括影像、检验、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指标反映出的临床问题。病史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等都是比赛的内容。所有病例串题和部分单选题,都医院的真实病例。

为了显示出戏剧性效果,一道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串故意设计为“由于先前的医疗行为出现延误,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真实的病例并未发生这种情况。但是,由医学专家组成的嘉宾进行点评时,却一再强调临床决策需要分秒必争。

感染内科范洪伟教授说:

“虽然这只是一道题,但是我希望这样的故事以后不要再发生。因为化脑(化脓性脑膜炎)通过飞沫传播,如果延误诊断,定会造成院内传播。作为内科一线大夫,一定要在看到病人那一刻就考虑到腰穿,一定要在流出第一滴浑浊脑脊液的时候,就立刻给出判断!”

普通内科曾学军教授更是提醒:

“这道题让我们反思,为什么会延误?肯定是一开始病史查体中有没注意到的重要提示点。所以提醒大家,问诊查体时一定要细致,细节不容忽视。”

正如大赛的组织者所说:“图霸的精髓在于team-basedlearning(团队学习)和case-basedlearning(病例学习)。识图诊断虽然是炫酷技能,但更希望所有选手都记住,任何体征、检查、影像都不能脱离病史和临床。”

最终,冠军由火箭浣熊队5名队员齐力摘得。赛制要求,队员中必须有实习生和第一年住院医。队长则由高年资的第三年住院医担任。

协和内科医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医学生实习阶段开始,经过3年的住院医培养,通过总住院医评选,担当大内科总值班一年,这是协和内科多数主治医生的成长之路。

那么,协和内科医生是如何炼成的呢?

医学生王诗尧:

实习,从手写大病历开始

夜深人静。

王诗尧将一个纸团投入废纸篓。这一次,他是因为写了一个错别字。为了把下午新入院病人的病历完成,王诗尧已经在书桌前伏案5小时。

“写病历不容易。”王诗尧在心里默念。拿起笔,再一次重写大病历。

王诗尧是协和培养的医学生,还有一年就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从去年11月起进入内科实习。

协和内科包括血液科、免疫科、心内科、消化科、呼吸科等多个专科,王诗尧要在每个专科轮转实习,称为“转科”。从书本到临床,每一个实习同学都要从问病史、查体和写病历开始。

要求实习同学独立写病历,是协和的特色。早些年,协和更是要求必须手抄病历,王诗尧自觉把手写病历的传统保留了下来。

原则上,协和要求病人的入院记录在24小时内完成。下午收了病人,新手王诗尧甚至要用整夜的时间来完成一份病历。通常,他会打一个草稿,在思考清楚后才会动笔写。

“内化的思维过程是让你不断进步的根本。”王诗尧说,“写错一个字都要撕掉重写。”虽然刚开始觉得自己很笨,但是回顾都是值得的,“这样是一种自律”。

患者肯定有牛羊接触史,可他为什么矢口否认

问病史首先要准确,与患者沟通良好。王诗尧往往为了搞清楚病人的病史反复追问。

有一个收治的新病人,高度怀疑是“布鲁氏菌症”。得这种病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常常会有牛羊接触史,但是患者本人否认曾经接触过牛羊。在王诗尧的一再询问下,患者回忆起自己的邻居是养牛的,而自己总是去邻居家串门喝酒。

“很少有病人认为大夫反复追问会对他们造成困扰。”王诗尧说。医院在培养医生时一直强调:病史和查体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协和的大病历,包括住院病历和病程记录等内容,不仅是事实的描述,更需要阐明医生的思路和分析。王诗尧面对疑难病历,要查阅大量资料,在病历的末尾甚至要注明参考文献的出处。

王诗尧说,写大病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对内科医生来说,重要的是在写病历的过程中体现思路,有了恰当的思路,才能把病人提供的繁杂信息联系起来,才能在汇报病例时出口成章,讲好每个病人的“故事”。

来医院看病的患者很多都是辗转各地仍无法确诊的疑难病例。在内分泌科时,王诗尧接诊的一名患者有骨骼、甲状腺的一些症状,后期出现全身黄染,最终确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可疑硬化性胆管炎。这种病太少见了,为了查阅既往类似病例的诊治情况,王诗尧先去病案科检索,拿到初步清单后由上级医生书面申请,从病案科各个年代的库房里调阅病历。结果,王诗尧发现这种类似的病例,医院百年来确诊的不到10个。

两个月后,王诗尧在消化科“转科”,遇到了一位肝移植术后黄疸的男性病人。在问病史和查体时,患者诧异于王诗尧怎么对自己以前的病史了如指掌。原来,这位患者几年前曾经因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硬化性胆管炎”在协和住院治疗过,恰好就是王诗尧此前总结的病例之一,他早已仔细翻阅过该患者足有10厘米厚的病历。

从书本到临床,王诗尧觉得知识本身的改变并不太多,真正改变的是思维方式。临床上的病人不会像教科书一样照本宣科地出现所有典型表现。“炼成”内科医生的道路还有很长。

第一年住院医黄璨:

刚开始值班很怕……

晚上8点。

黄璨从心内科办公室被叫到病房。一位刚做完心脏冠脉造影几小时的患者喝水时发生呛咳。由于股动脉穿刺,病人的腿需要制动,不能打弯,病人又咳嗽不停,抑制不住的身体震动。在腿部制动的情况下,并不适于变换体位进行排出。

“呛咳有可能引起误吸,进而导致吸入性肺炎。”黄璨说着到了病房,用听诊器听了听病人的肺部,肺里很干净,病人也没有不舒服。询问得知,患者只是喝了一小口水,而且之前也有过呛咳现象。

尽管看来没有大碍,黄璨还是决定等内科总住院医生来查房时汇报一下,之前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要确保病人万无一失。黄璨说:“医学要层层把关,层层负责。除非自己特别有把握,否则必须向上级请示。一方面是保证临床病人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上级医师对自己更好的指导”……

从去年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到今年7月底,黄璨已经成为医院住院医生整整一年。这几天,新入职的住院医就要来了,同学们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y/4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