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抗美援朝老兵,为何突然闹绝食

叮铃铃……“你好,医院康复医学科吗?我爸爸今年94岁了,做完髋关节置换手术3天......”4月初,康复医学科病房接到了一通电话,今年70岁的王阿姨想带自己94岁的父亲进行髋关节术后的康复治疗。起初,王阿姨还有些犹豫,担心父亲已经94岁高龄,恢复希望渺茫。但在后续的沟通中,王阿姨了解到,前段时间刚有一位96岁的老人康复出院,这给了王阿姨极大的鼓励。

战时受冻加长期吸烟

老人肺部“饱经风霜”

第二天一早,王阿姨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查房时,康复医学科刘文兵副主任注意到王爷爷时常出现胸闷气急的情况,这时王阿姨主动提出:“刘主任,麻烦您给我父亲吸氧吧,他长期吸氧的。”为什么换髋的病人要吸氧?刘主任要求立即完善王爷爷肺部的相关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发现王爷爷存在慢阻肺,肺部感染,还伴有大量胸腔积液。基于血气分析结果较差,胸部CT检查结果不理想,血氧饱和度监测低于94%,以及王爷爷一到夜晚就胸闷气急难以入睡,白天乏力明显的情况,刘主任为王爷爷制定了吸氧、雾化吸入化痰、抗炎等治疗方案,并增加了呼吸训练、有氧训练等心肺功能康复内容,同时运用补肺化痰的中药,中西医结合加快康复。最开始,王阿姨告诉刘主任,几年前医生就说她父亲的肺没用了,她也不抱什么希望,对症治疗就行。在中西合璧的康复治疗下,大家的努力有了回馈,王爷爷在髋关节置换术后21天,停掉了所有的静脉用药。

因一盘土豆闹绝食?

背后原因令人泪目

王爷爷住院期间,有一天陪护阿姨惊慌失措地跑到护士站说:“老人家发脾气绝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康复医学科主任陈静得知这个情况,走进王爷爷的病房,耐心地和他沟通了起来。交流中,陈主任了解到,王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和淞沪战役的老兵,两场战争对他的身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抗美援朝战役,战场上滴水成冰、天寒地冻,身体从此落下了病根。复员后,战争的场面一直在王爷爷脑海中挥散不去,长年受战后心理综合症困扰的王爷爷选择通过抽烟排解情绪。身体的病痛加上精神的折磨,让王爷爷的肺越来越差,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谈起这次闹绝食,起因是陪护阿姨帮他点了一份土豆牛肉。原来,在抗美援朝战役中,食物紧缺,每人1天只有2个土豆。在冰天雪地中冲锋时,土豆还被紧紧地捂在胸前。靠着土豆扛过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后,王爷爷再也见不得土豆。一看到土豆,仿佛一下子就被拉回那片战场,沉痛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陈主任的眼眶湿润了,她嘱咐科室里的医生护士,有空的时候多陪王爷爷说说话,聆听老兵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意志坚定的老兵

换髋后重新站起

陈静主任说:“虽然换髋后第二天无明显感染指征就可以积极康复治疗。但94岁高龄换髋、慢支急发加上呼吸衰竭对老人来说是个大考验,除了积极用药对症治疗外,还要注意王爷爷其它功能的康复,如静脉血栓、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心肺功能下降、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10余种卧床并发症。治疗师要及时开展床边康复以维持老人的肢体功能,同时要预防假髋脱位。”王爷爷因为慢支急发导致心肺功能下降,除增加心肺功能训练外,还要加强运动训练以维持他的肌力、肌耐力和关节活动度,争取早日下床,早日开展床边坐位训练,为进一步的步行训练做准备。卢英护士长带着护理团队一点不敢松懈,每天翻身擦洗,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最大程度帮助王爷爷恢复。#入院时#治疗后在医生、护士和康复治疗师的通力协作下,王爷爷终于能站起来了。从坚持1分钟,到5分钟,再到10分钟。从下床站立,到室内行走,再到走廊上散步,王爷爷恢复得十分迅速。术后第23天,王爷爷已经可以哼着小曲,在助行器的辅助下,步行走50米了。站在走廊另一头的医护人员们,每每看到这位坚强的老兵努力训练的样子便肃然起敬。我们透过老人仿佛看到了抗美援朝的那段烽火岁月,看到了前辈身上所继承的坚韧不拔、无所畏惧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鼓舞和鞭笞着我们在新征程中奋力前行。专家介绍

陈静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康复医学科主任

擅长应用针灸、中医药、肉毒毒素注射及现代康复手段治疗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疼痛、痉挛、吞咽障碍、尿便障碍等。

周二、日下午(莫干山路院区)

刘文兵副主任医师重症康复科/心肺康复科主任

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硕士,具有16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危急重症、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与骨关节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周五上午(莫干山路院区)

供稿

康复医学科王静

编发

宣传部

恒德仁术同心同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jy/9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