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高俊珍
患者:雷XX,女,55岁,70kg,无吸烟史。
主诉:因间断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前胸部烧灼不适1个月于年10月入院。
PS评分:1分
肿瘤标志物:CEA:1.72ng/ml;NSE:12.5ng/ml;CA21-1:3.18ng/ml。
入院时影像学检查:
-10-08超声支气管镜检所见:隆突锐利,左肺各级支气管开口通畅,黏膜正常,右肺上叶外压改变,开口狭窄,余正常。
-10-09我院增强胸部CT检查:1.右肺上叶中央型癌并右肺门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右肺上叶不张,中叶阻塞性肺炎;2.右肺胸腔积液;3.右肺内散在结节,考虑转移灶;并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术。
-10-13病理结果回报:右肺上叶腺癌。
-10-13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全腹部增强CT未见异常。
骨扫描:双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可见对称性显像剂摄取增高影,考虑退行性改变。
右肺上叶腺癌(T4N2M1,Ⅳ期)
病灶出现时间:-10
病灶部位:右肺上叶,右肺门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右胸腔积液,右肺内散在结节,考虑转移灶。
基因突变状态:未检测
方案组成药物:培美曲塞+卡铂
开始治疗时间:-10-19
用法用量:培美曲塞(0.8g),卡铂(mg)静点
治疗周期数:3个周期
疗效评估情况:2个周期后PR,3个周期后PD
一线治疗疗效评价:
治疗1个周期后:呼吸困难症状缓解;
治疗2个周期后:复查胸部CT病灶较前减小;
治疗3个周期后:第4次化疗前评估病情进展,复查胸部CT原发病灶较前增大并右肺下叶出现一个新发病灶。全腹部增强CT、头颅MRI、骨扫描与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影像学评价:
基因分型检测:
检测时间:-01
手术标本EGFR检测:送检原经皮肺穿刺组织标本
EGFR基因突变检测:EGFR21LR突变
疾病进展:
进展时间:-01-28
诊断:右肺上叶腺癌(T4N1M1,Ⅳ期);双肺转移灶;右侧胸腔积液。
方案组成药物:吉非替尼
开始治疗时间:-02
用法用量:mg每日1次口服
疗效评估情况:SD
二线治疗疗效评价:
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好转,与治疗前肺CT比较病灶较前缩小。
治疗18个月期间:病情稳定,无新发病灶。
疾病进展:
疾病进展时间:-08
PS评分:1分
诊断:右肺上叶腺癌(T4N1M1,Ⅳ期),双肺转移灶,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疾病进展时影像学图片:(-08-22)
基因分型检测:
检测时间:-08-20(胸水脱落细胞蜡块)-08-28(血液)
EGFR基因突变检测:
胸水脱落细胞蜡块:EGFR19位点(+)、20位点TM(+);血液TM(+)
方案组成:培美曲塞+卡铂
开始时间:-08-29
用法用量:培美曲塞(0.8g),卡铂(mg)静点
治疗周期数:1个周期
疗效评估情况:PD
血液检测回报:EGFRTM突变
建议后续予以奥希替尼靶向治疗。
患者治疗策略一览专家点评吴国明教授
医院
呼吸内科
肺癌是全球癌症的主要致死原因,因肺癌去世的患者占了全部癌症死亡数的近四分之一,超过了乳腺癌、前列腺癌与结直肠癌的死者总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了肺癌的绝大多数,且不少罹患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带有EGFR突变,这在亚洲患者中尤为常见。对于这些患者,EGFR-TKI能有效地抑制相关细胞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然而,耐药问题无法避免,这让原本有效的疗法失去作用。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全新的疗法意味着生的希望。
AURA3研究结果显示,对于EGFR-TKI治疗失败后具有T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组客观缓解率(ORR)为70%,显著优于培美曲塞组的31%;奥希替尼组与培美曲塞组相比,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4.3个月,达到8.5个月。基于AURA系列研究的可靠数据,奥希替尼已被推荐用于既往经EGFR-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T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
本例患者一线治疗前并未进行基因检测,应用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PFS仅2.5个月。经基因检测显示,EGFR21LR突变阳性,二线应用吉非替尼治疗18个月后,疾病进展,提示患者可能耐药。经组织活检及血液检测证实,患者EGFR-19del、TM突变阳性。但此时并未按照检测结果选择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进行靶向治疗,而是继续化疗,治疗一个周期后,疾病进展,疗效极度欠佳。此时,经基因检测再次证实存在TM突变,因此建议后续改用奥希替尼治疗。
国内外权威指南明确指出,晚期NSCLC患者在治疗前或疾病进展后均应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从而明确TM、MET、HER2等基因的状态。组织标本检测是金标准,血液样本检测可作为有效补充。因此,及时准确的根据组织活检结果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