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三峡大坝凭中国人民的

自6月以来,南方多地发生持续强降雨,全国多省连日暴雨,造成城市内涝、山体滑坡、人员被困等险情频发,此次灾情涉及数千万人,造成经济损失超百亿,部分地区受灾严重。

面对如此大的洪水灾难,有人不仅要问,中国修建了那么多水利工程,那么多的拦水大坝。这些大坝的防洪功能怎么就显现不出来了呢?中国修建了许多世界级的大坝,特别是三峡大坝取得世界第一。修建三峡大坝时,就有人说三峡大坝能抵御百年一遇,甚至是千年一遇的大洪水。九八年长江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23年后,长江再次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人类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还是很渺小的,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竟对大自然无动于衷。用一组数据看一看,人战天斗地修建的工程与自然力量的对比。

“长江年第2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后迅速发展,到7月18日8时,其流量已增长到6.1万立方米/秒。此次洪水过程“较胖”,截至18时,仍然维持在峰值,而三峡水库最大蓄水量亿立方米,防洪库容.5亿立方米。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库。腾出全部防洪库容,面对长江上游洪峰流量只需要十小时就可以全部库容填满,从这可以看出,三峡水库面对长江上游大流量洪水的调节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全部防洪库容也只需十小时填满,如果水库原本入库水量较大,他的调节能力就会更小。这也可以看出,再大的水库面对长时间大流量洪水都是微不足道的。这也造成了虽然长江中下游洪水危机,三峡大坝确不得不加大泄洪的原因。有人质疑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也有人说,筑坝堵水防洪不如疏导河流防洪。中国古代大禹治水,其实就是疏道治洪的模范先驱。

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也淹没了人民的房屋,百性流离失所,人们只得背井离乡。

一天,尧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

大禹是一个贤良的人,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当时,大禹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也同意丈夫前去,于是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踏上了征程。

禹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大禹右手拿着准绳,左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而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从而使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到一个地方治理,就会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大禹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经常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只要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最肯花钱,当治理一处水患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大禹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大禹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于是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地理情况,把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大量的地方就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大禹治水讲究的是智慧,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他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疏导到梁山时,确被龙门山挡住了。大禹察看了地形,感到这地方得凿开不可,可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他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凿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很多鱼拼命地往上跳,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

大禹治水一共13年的时间,在他的治理下,曾经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不得不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往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大片的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屋而居,从而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

疏导治洪和拦堵治洪哪个办法更有效一些,网友们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yz/1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