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尽天下国医奇术,这是最实在的养生平台
董洪涛(医学博士)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针灸专业医学硕士学位,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针灸专业医学博士学位。擅长应用针灸及中医其他疗法治疗各种急症、重症以及疑难杂症,并逐步完善急症头针医学的理论研究。本平台将董博近几年在新浪微博上公开发布的治病方剂进行了汇总,文字上不做任何删减,每日分享15条给大家,仅供参考。这些方剂和治病思路非常珍贵,望珍惜~~
1、茯苓色白入肺,味甘淡入脾,有健运脾肺、培土利水、渗湿祛浊之功。我常用茯苓研细末冲服,每次十克,日三次,治疗湿浊上泛引起的脱发、面部皮肤油腻等症;或配合薏苡仁及山药煮粥常服,治疗脾虚湿盛之肥胖,多见啤酒肚,大腹便便,或伴慢性泄泻、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服后往往小便增多,湿浊顿减。
2、肿瘤疼痛,可用之方颇多。近贤张大昌妙悟岐黄,他提供了一个治疗肿瘤疼痛的方子,临床试用,治癌痛效果尤速。但适用于肿瘤疼痛初期,痛不太剧的情况。制川乌15,生黄芪45,木瓜30,炙甘草15。水煎服。此方亦治各种病因所导致的四肢疼痛。伴有抽筋或者拘挛者可加白芍30克,成芍药甘草汤,效果更好。
3、痛经针刺十七椎下可以速效。但如果不能针刺,亦可用下面的外用方:肉桂12、炮姜12、当归10、川芎10、赤芍10、桃仁10、香附10、五灵脂12、蒲黄12、元胡12、琥珀3,单位都是克。上药共为细末。每次10克,以高度白酒调膏敷脐,胶布固定。睡时敷,晨起去掉。连敷5--6天,可有效止痛,且安全方便。
4、我治疗闭经,若是年少身弱,多属脾胃运化不足,则宗张锡纯之意,用健脾和胃法配合山药、鸡内金,或理冲汤以助运化。或面色苍白,声短乏力,则属气虚血少,用八珍或者十全大补汤,每可收效。若畏寒肢冷,则喜用扶阳法,选用附子理中丸,或真武汤,或附子汤,随症加减。若血瘀明显,则胶艾四物汤最好。
5、一女病人摔伤,下肢骨折并已经手术。现手术局部经常疼痛,求治。仿张锡纯意,用活络效灵丹各15克,加生黄芪30克。五付。此症必是瘀血滞于经络,气血不畅而作痛。再思之,亦可用四物汤加诸通经逐络之品。唯若治疼痛,需用乳没,临床验之,极是有效,他药不能代替。五剂后痛失。
6、一男病人腰痛来诊,伴前列腺肿大一年,小便涩痛,要求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用五苓散加莪术、三棱各10克,三七6克。五付后小便恢复正常。三棱与莪术配合,有化块散结之功。五苓散通阳利水,配合三七则能更兼活血之功。血水同源,活血亦是利水,利水有助活血。合用治疗前列腺肿大颇是应手。
7、白芷临床常用,其味香,其白色,又称为香白芷。有开窍美容作用。其一则可治面部黄褐斑,二则可治眉棱骨痛,三则可治鼻炎。凡此三种病症,都可用白芷治之。取上好白芷克,研成极细末,把蜂蜜煮开去掉白沫,与药粉调成丸子,如红枣大小,每嚼服一丸,以淡茶水送下,日三次。此丸治前头痛尤其神效。
8、医院用四逆汤救治一车祸术后昏迷患者。当时病人昏不识人,整天喜睡不欲醒,问之亦不喜回答,脉沉细。诊为少阴证,即用四逆汤,重用附子,从三十克用至60克,竟然三剂而醒,再三剂而愈。四逆汤为少阴证主方,辨证准确可立收全功。经方疗效非常,常可一剂知,二剂已。因此需多下功夫。
9、某小儿便秘,电话求方。仿济川煎之意,制一小方,当归6克,枳壳6克,炒莱菔子6克,水煎出一小碗,服之而大便立畅。此方数用数效,此可为小儿便秘备一制法。亦可用苏叶6克,枇杷叶6克,大火煮开即可温服,亦有通便之功。小儿便秘,最忌滥用大黄、芒硝之属,虽能攻下积滞,但徒伤正气,大是耗损脾阳。
10、冬天的柿子非常好吃,熟柿子的果蒂还是一味良药,名曰柿蒂,能降逆止呕,常用于胸满、呃逆诸症。柿蒂三五个,陈皮10克,生姜三片,水煎服,可以和胃、理气、止呕,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或打嗝不止,多可试用此方,甚是平和,且有良效。即如食道癌晚期出现的打嗝或饮食不下,亦可试用。虚者可酌加党参。
11、临证治病用药,不一定非要去药房里购买,其实,厨房里就有良药。比如,治感冒的葱豉汤,只用大葱白和淡豆豉;妇女产后因血虚阳弱所致的腹痛,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只有当归、生姜和羊肉三味;咽喉干痛,用猪肤汤,只有猪皮、面粉和蜂蜜;民间治感冒方,用白菜根1块,生姜3片,红糖60克,水煎,趁热温饮。
12、一病人因肾功能不全而胸腔积液,表现为胸口闷,不能平躺睡觉,感觉有气顶到后背,胸口刺痛,兼两胁疼痛。此为水饮,处以甘遂半夏汤。甘遂10克,姜半夏15克,为一方;白芍20克,生甘草10克,为二方。一方和二方各单独煎煮,煎好后把药液混合,加蜂蜜两小勺后再煮五分钟,分两次温服。覆杯即有速效之功。
13、民国大医范文虎曾治朱师母,失音多时,舌淡白,眼胞灰黑,寸口脉闷而短,曾从阴虚施治不效,用小青龙汤,姜半夏9克,余药皆一克,夜间开水泡代茶饮,并盖被取汗,晨起声音即完全恢复。且此法屡用屡效。分析其理,小青龙开太阳以散风寒表邪,开水泡服是取其轻清之气,以达皮毛,而无辛温伤阴动血之弊。
14、对某些慢性疾病,我推崇煮散。煮散起于先秦,兴于汉代,盛于唐宋,衰于明清。煮散是把药碾成粗末,每次取十几二十克,加水一碗,煮七八分钟,去渣温服,日一两次。此法既不伤胃气,又节省药材,且药效易于发挥,如轻舟速行。现时药材质量下降,若药量太轻,恐疗效不能保证。但于轻病小恙,煮散甚好。
15、白茅根有大功效。试举三例:一患者说刷牙时牙龈出血,我建议用白茅根克,水煎服,日一剂,后来病人告知,“喝了你说的白茅根3天后神奇般的好了!”一位患者小便黄,有泡沫,我也建议喝白茅根,数天后病人高兴地告知,其不适已愈。数年前我的朋友干咳,自觉肺部有火灼一般,嘱用白茅根,亦能速效。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董洪涛博士的新浪微博,公益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我是调理师====
针灸、刮痧、拔罐、推拿、按摩、刺络、拉筋、原始点、民间偏方、中药、食补方........中老年疾病、男科病、妇科病、儿科、美容美体、健身瘦身.......各类国医奇术、名医名方、上万视频资料不断上传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