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市委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5月4日上午,武安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公安、消防、卫计等部门和午汲镇政府,对李利娟福利爱心村依法予以取缔。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将该福利爱心村内74名孤儿弃婴,先安置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接受健康体检,再进行集中安置。
在外面,李利娟是知名全国的“爱心妈妈”;在武安,很大一部分人称她为“痞子”。村里人视她的福利院为”禁区“,没人敢惹,并流传着很多故事。
年2月,剥洋葱探访了李利娟的爱心村,试图从不同的侧面还原一个充满争议的“痞子”妈妈。
李利娟一个人的时候,总是眉头紧皱。新京报记者安钟汝摄
文|安钟汝实习生赵明
?本文约字,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
“你一个人敢去四霞子的地盘?”
出租车司机知道目的地,多收了5块钱。他说,去那里很冒险。
四霞子就是知名全国的河北武安市“爱心妈妈”李利娟,因为在家里是第四个女孩,当地人给她取了个江湖名号。21年来,她陆续收养了名遗孤,创建了福利院。在武安之外,人们赞誉她大爱无边,在武安,很大一部分人称她为“痞子”。
痞子,指流里流气的人、恶棍、流氓、无赖。
因为“痞子”的名声在外,很多人视她的福利院为”禁区“,并流传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在当地淹没了她的名声。
“禁区”
大货车呼啸而过,带起的风把路旁的塑料袋卷起,翻滚着飘向天空,掠过武安市西三环公路东侧一座废弃的矿井架,架子顶上绑着一面国旗,国旗下面是一个50亩的院子。
院里的房子都是铝制板材搭建的,有五十多间。四周用一米多高的铁丝网围着,里面藏獒的叫声可以轻易刺穿用铁架子焊接的院门。
这就是出租车司机口中的“禁区”,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
“禁区”更像一个孤岛,离武安县城8公里,距最近的村落上泉村也有3公里,周边一片荒野,沟壑纵横,树木好像都营养不良,长得低矮、杂乱,但荒草却很高,风一吹,能掀起波浪。
这片荒野是被遗弃的矿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武安靠铁矿发家,这里曾灯火通明,开矿炼钢,近几年一些小铁矿被关停,门庭冷落,人们开始记起它原来的名字,寡妇坟——上泉村村民说,之前,人们把离世的单身女人葬在这里。
听到爱心村三个字,一名附近的村民撇嘴,“你去打听打听,这边的人没有说她好的。”
“爱心村里的孩子都是李利娟亲戚家的,根本没有孤儿。”有村民对剥洋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