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剥脱术
近日,市公卫中心胸外科、麻醉科(歌)在重医附一院李强教授指导下,成功开展了中心首例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手术。这一技术的顺利开展将更加有效地提升市公卫中心在胸部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导致严重并发症方面的救治能力,填补了我中心治疗胸部结核多浆膜腔积液的其中一块“空白”。
严重并发症——缩窄性心包炎
首例患者为58岁女性,因“咳嗽、气促9个月,加重20天”入院,以“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收入我院综合内科。入院查体发现颜面、躯干及四肢凹陷性水肿,颈静脉怒张;胸部CT显示她双侧胸腔积液、心包增厚;心脏彩超提示心包膜毛糙增厚,左心室舒张早期功能减退,双下肢静脉血流瘀滞,肝静脉增宽。
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有所缓解,但活动后气促,多浆膜腔积液,全身水肿。医务科组织多学科会诊讨论后认为患者缩窄性心包炎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决定在全麻下行“心包剥脱术”。
“缩窄性心包炎目前仍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疑难病。”胸外科主任叶嗣宽介绍,“尽管超声心动图、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MRI)广泛应用于诊断,但误诊率并无明显下降,国内文献报道误诊率22%~66.7%。”
Tips
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
缩窄性心包炎病因有多种,可为感染性也可为非感染性,因病因不同可隐匿起病;如结核或放疗所致,也可急骤起病,迅速出现缩窄表现如化脓性心包炎。有的表现为全身多组织器官受累如发热、胸痛、咳嗽、心悸、气短、腹胀、食欲下降、黄疸、浮肿、少尿、体重下降、肝肾功能异常、多浆膜腔积液等,有的则以某一症状为突岀表现如高热或大量腹水,因此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我国因为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很大部分病例由结核性心包炎发展而来。
成功实施心包剥脱术
心包剥脱术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唯一确实有效的手段,因为其高发的手术并发症及较高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一直是胸心外科手术中的“麻烦事”。其中手术处理和麻醉管理都具有很高风险,对细节的处理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影响。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差。”麻醉科主任谭蓉丹介绍,“麻醉诱导极容易出现低血压甚至心跳骤停,而且心跳骤停后由于硬壳包裹心脏复苏极其困难,故该类患者的麻醉过程要求平稳,防止严重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且要处理好术中利尿及容量问题,防止心包剥离后发生急性心衰。”
在医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胸外科、麻醉科人员共同努力,经过三小时的手术,克服术中心包致密粘连等困难,终于成功完成了“全心包剥脱术”。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从术前的35~37降至术后的19~21。
▼术前肤色暗沉、浮肿
术后肤色正常、水肿消退▲
术后经ICU精心护理及救治,患者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目前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全身水肿消退,逐渐恢复日常活动,心功能恢复良好,将于近期出院。
简介·胸外科
市公卫中心胸外科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西南地区较早开展肺叶切除手术及胸部感染性疾病外科治疗的科室,承担了西南地区胸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任务。科室拥有一批爱岗敬业、技术精湛、业务过硬的医疗队伍。
历经六十余年的不断发展,胸外科能独立高水平完成普胸方面肺、纵隔、胸膜腔、胸壁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在西南地区处于先进水平。常规开展无痛纤支镜检查,并医院著名呼吸系统介入放射学专家江森教授带领下成立呼吸系统介入放射学专业组,开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胸部介入微创等多项新技术,为广大患者服务。
目前胸外科常规开展胸腔镜微创治疗急、慢性结核性脓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科室电话
-
-
专家介绍
叶嗣宽,胸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专业分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感染性疾病技术创新委员会常委、热带病与寄生虫分会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肺结核及感染性疾病学组组员、重庆市结核病质量控制组成员。
从事结核外科临床医疗工作25年,主要从事与结核感染有关的全身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胸部结核,包括胸壁结核、纵膈淋巴结核、胸膜腔结核、肺结核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每周一全天门诊。
曾晓刚,胸外科副主任,外科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胸心外科学(第七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从事胸外科临床医疗工作17年,主要工作为胸部肿瘤及结核病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耐药肺结核、肺结核严重合并症、结核性脓胸、纵隔淋巴结核、胸壁结核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擅长对急慢性脓胸胸腔镜微创治疗。每周三全天门诊。
文:曾晓刚朱洁
图:谭蓉丹朱洁
编辑:沈思言
审核:李佩波刘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