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指肺部3厘米以下的肺部阴影,本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绝大多数没有典型症状。多数通过体检发现。但不少肺结节进一步诊断后,是早期的肺癌,若及时发现,便有可能挽救生命。
为此,12月8日,我院正式挂牌成立珠中江首家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对患者肺内的可疑微小结节作出全面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一站式”的诊疗服务以达到对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防治联盟(即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是一个接轨国际的联盟,通过会议、学习班和杂志等平台,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综合多学科优势,共同抗击肺癌。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以"防患未然,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现代管理"为工作重点,通过服务平台给各地医疗机构提供一个全方位诊治指导,使病人的治疗按照肺癌综合治疗的理念进行无缝衔接、有机穿插,既符合规范化治疗原则,又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同时,中国肺癌联盟依靠各种现代化诊断方法,对肺结节进行早期诊断,将防治重点转向社区及基层,筛查高危人群,早诊早治,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肺部结节,并不是具体疾病名称。简单说,就是医生在您拍的胸片或CT片上看到的一种较小的、密度偏高的阴影,一时确定不了是什么疾病,因而暂时采用“结节“这个名称来描述。
确实有不少肺结节最后证实是肺癌,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良性结节。如今肺结节很普遍,勿怕也别忽视,找相应的医生先给肺结节定性,找出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些良性肺结节无需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白春学教授表示在我国的常规体检中,关于肺部疾病的检查,多是通过胸透或者拍X光胸片来进行,这很可能漏掉一些"隐藏"在心脏、食管、膈肌、肋骨后面的肿瘤,特别是对小于1厘米的小结节,胸透和拍胸片根本看不见。为此,白春学提出了相应几点建议:
1.低剂量胸部CT是发现早期肺癌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2.吸烟超过20年、每天吸烟超过20支、20岁以前开始吸烟的"三个20"人群,应该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CT;
3.针对目前肺癌年轻化的趋势,筛查年龄应提前到40岁;
4.对于有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应进一步提前;
5.对于恶性的肺小结节可以通过积极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获得长期生存率。
建议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筛查,特别是吸烟每天超过1包,烟龄超过30年;或者每天2包烟,连续15年以上的烟民;二是有肺癌或者肿瘤家族史,三是有慢性肺病、如肺结核、慢阻肺或肺纤维化疾病史的病人;四是有特殊职业暴露,如长期在地下矿洞,采石场、粉尘暴露等人群。
对于出现久咳不愈、咳血或者痰中带血丝、反复在同一部位发生肺炎的肺结节患者,更应提高警惕。
相信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
在我院的落户
能为小榄及周边地区的群众带来更多福利!
“
咨询电话
3楼呼吸内镜中心:-
17楼住院部:-
”
专家简介
周红梅教授,硕导,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对呼吸系统常见病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及良恶性气道病变等及疑难危重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呼吸危重症、支气管肺癌、胸膜病变、复杂气道良恶性病变、晚期肿瘤、难治性肺结核及煤尘肺的诊治。能娴熟应用支气管镜、内科电子胸腔镜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等介入诊疗技术。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呼吸内镜分会委员,中国支气管镜及介入肺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呼吸医师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呼吸医师教育学院介入呼吸病学会专业委员,海西介入病学专业委员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高原危重症急诊专业委员,中华呼吸与结核杂志通讯编委,国际呼吸杂志编辑委员。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6项。
林淑媚,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委员。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诊治上下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咳嗽、咯血、胸腔积液、呼吸衰竭及呼吸危重症等;医院医院进修,熟练掌握经皮肺穿刺、支气管镜、胸腔镜、硬质支气管镜等技术操作及镜下介入治疗,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朝顺,副主任医师,呼吸内科硕士研究生。中山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委员兼副秘书曾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进修;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经皮肺穿刺等操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