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真算得上是丰水年,全国多地汛情不断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正是这种时候对三峡水电站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三峡到底可不可以防洪,可以防多大的洪水呢?
网上广泛流传着一个段子是这样的。年媒体报道三峡能防万年一遇的洪水。到了年就变成三峡大坝能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到年的时候,报道大坝只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再到年就更加离谱了。媒体报道三峡大坝蓄洪能力有限,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大坝上。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三峡产生了质疑。
首先解释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概念。洪水频率在水文统计的时候,通常是把几十年的洪水数据做成一个平滑的曲线,并对曲线进行适当的延长。即使近几十年没有遇到过千年万年遇的洪水也一样可以通过推算得到。因此这仅仅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就拿百年一遇的洪水来说,也并不是真的一百年才能遇到一次。在几年内连续遇到两次的百年一遇洪水,也是有一定可能的。
从工程的角度来说,防洪标准对于一般的水库都有两个重要参数,一个是设计洪水位,一个是校核洪水位,这两个水位是低于大坝坝顶高程的。根据国家标准在这两种水位下,都必须保证大坝的安全。三峡大坝当然也不例外。根据工程级别,三峡大坝确定的设计洪水为千年一遇,校核洪水为万年一遇,这两个洪水对应的就是三峡大坝的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通过严密设计三峡大坝可以保证在遭遇千年万年一遇洪水时不会溃坝。所以媒体提到的三峡大坝可以抵御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洪水是针对大坝自身的安全的,分别对应的是大坝的校核洪水和设计洪水。
三峡对下游河道的保护其实是另一个概念。根据三峡水库的设计,可以保证下游荆江河段在百年一遇洪水下的安全。在千年一遇的洪水下,配合荆江的分洪蓄洪工程,也可以保障洪水安全下泄。换句话说,三峡能保证荆江在百年一遇的洪水下不受损失。在千年一遇的洪水下减小损失。要知道,在此之前荆江的防洪能力仅能达到十年一遇。三峡从设计之初到现在为止,一直都是提高下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到百年一遇从来没有变化过。而媒体报道的三峡防洪能力为百年一遇。其实指的就是在三峡的调蓄下的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
荆江河段是三峡大坝最近的一段河道,长江由此从山区转向平原,成为长江最凶险的河段。三峡大坝的修建第一要务其实就是保障荆江河段的行洪安全。而对于更靠下游的武汉、九江、南京、上海等地,由于洞庭湖水系、汉江水系、鄱阳湖水系。大大小小的河流的汇入三峡,对长江总水量的影响越来越小,防洪效益自然也越来越小。这些河段就只能依靠三峡和各个支流形成的统一的防洪体系,才能提高其防洪标准。
因此有媒体说三峡大坝蓄洪能力有限,长江防洪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大坝上,可以说也是正确的。三峡大坝自身可以在万年一遇的洪水中屹立不倒,在百年一遇的洪水下呢,可以保证下游荆江免受洪灾。但整个长江水系,尤其是荆江以下河段的防洪,还是需要各个支流的联合调度,不能过度依赖三峡大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