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中坚高质量发展看国企助航安澜呵护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ykhongye.com/m/

中国经济网宜昌6月25日讯(记者马先震)6月10日,三峡能源(.SH)在上交所主板首发上市,截止6月24日收盘,总市值突破亿元,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新能源上市公司。

6月21日,全球首发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的白鹤滩水电站正式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建成后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喜讯频传,令人鼓舞。这是三峡集团持续引领中国水电全产业链发展,以及引领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三峡集团,正成为新时期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湖北宜昌的三峡工程,感受“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百年梦寻,见证护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绵延之功。

 防洪调蓄盛世安澜

长江,哺育了华夏儿女,也带来了无穷的水患灾难。历史上平均每十年一次毁灭性洪水灾害。三峡工程建成后,昔日洪水肆虐俱成往事。

去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至此,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三峡大坝

今年6月9日11时,三峡水库水位消落至汛限水位米,提前1天完成消落任务,腾出防洪库容.5亿立方米。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是最大的民生保障”,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年入汛以来,三峡枢纽工程在一个汛期内连续遭遇5场编号洪水,为历史罕见;最大洪峰达到7.5万立方米/每秒,约16个小时就可灌满一个太湖,不仅超过了年6.33万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洪峰,而且还刷新了三峡枢纽工程建库以来的最大洪峰纪录。

因为三峡工程的拦洪削峰,以及联合梯级水库拦蓄,“在荆江分洪区并未启用的前提下,成功避免60万人转移、49万亩耕地被淹”,如果没有三峡工程,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截至年底,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61次,成功抵御了年、年、年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立方米每秒流域性大洪水。

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三峡工程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原来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可以抵御年的大洪水;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年的特大洪水,经过三峡水库调蓄后,配合荆江分蓄洪区运用,可避免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每年1至4月,三峡工程下泄流量按约立方米/每秒控制,相比常年天然流量增加约立方米/每秒,增幅33%以上,平均增加下游航道水深约0.7米,有效保障了下游生活生产用水。

截至年6月,三峡水库累计为下游补水天,补水总量超过亿立方米,相当于2多个西湖。

同时,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还有助于稀释大坝下游河道污水,改善水质,减轻污染。

“如年长江中下游百年一遇的大旱;年咸潮入侵上海水源地,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三峡水库都进行了紧急补水调度”,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低碳发展的“绿色引擎”

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并于年9月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

然而,年我国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28%,人均排放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6%,面对碳减排的严峻形势,大家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以水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上。

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

三峡工程,由34台装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成,总装机容量万千瓦,排名世界第一。年7月,首批机组开始发电,到现在已平稳运行19年。

据三峡电厂工程师介绍,去年疫情期间,在工作人员有两个多月隔离的前提下,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依旧刷新了世界纪录,全年累计生产清洁电能.02亿千瓦时。

.02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供上海市用电(按年用电量计算)约8个月,与燃煤发电相比,可替代标准煤约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万吨。

按每千瓦时电量可产生13.8元GDP推算,每年(年度的发电量)可支撑约1.54万亿元的GDP,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是清洁低碳中国的“绿色引擎”。

截至年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近1.4万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开启长江航运新时代

三峡工程蓄水后,改善了湖北宜昌至重庆间的川江航道通航条件,改写了长江这条世界第三大河流的水运发展史。

三峡蓄水至米后,坝址至重庆间处滩险、46处单行控制河段、25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消除,库区长江干流回水可至重庆,长江上游航道加深扩宽,库区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建库前的万吨提高到万吨以上,不仅万吨级船队能直达重庆,还实现了全年全线昼夜通航,长江航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三峡工程为船舶通行配备了现代化通道——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和三峡升船机。

三峡左岸五级船闸

在三峡大坝左岸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三峡船闸单边17个船闸,双线一共34个船闸。升船机原理类似于电梯,船借此通过只需40分钟,适用于吨以下的小型船只;而吨以上大型船只,则需要通过五级船闸。”

据了解,三峡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规模最大的内河船闸。自年6月试通航以来,过闸货运量快速攀升,年首次突破1亿吨,年达到1.46亿吨,是三峡工程蓄水前该河段最大年货运量的7倍多。

与三峡船闸建设前相比,机动散货船从武汉到重庆的通航时间,可缩短约三分之一。截至年12月,三峡船闸累计过闸货运量超过15亿吨,形成了航运能力提高与运输需求增长的良性互动,开启了长江航运的新时代,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呵护长江“生态长廊”

三峡大坝建成后,为减少或消除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三峡集团已连续多年开展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梯级水库生态调度工作,使下泄流量、水温与上下游河段水生态及环境的需求在时空上实现“匹配”,以创造适宜长江鱼类繁殖所需的水环境。

据介绍,年至年,三峡水库共实施14次生态调度试验,年生态调度期间,长江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对生态调度形成的人工洪峰有明显响应。

其中宜都断面四大家鱼产卵总规模高达约30亿颗,与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前的水平相当。年,在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产卵总规模高达约43亿颗,创新高。这表明,生态调度创造了适合鱼类繁殖的水文条件,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的恢复。

为了保护长江珍稀植物,三峡集团还成立了占地面积万平方米的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里面呵护着万年前就已存在的古热带植物珙桐、最早出现于恐龙时代的荷叶铁线蕨等珍稀植物。

据了解,年底,三峡库区的种珍稀植物已全部得到有效保护,没有一种植物灭绝。截至年12月底,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长江特有珍稀植物达到种,累计繁育特有珍稀植物约18万株。

植物研究所开展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研究,在三峡水库米至米开展的耐水淹植物筛选试验、示范区,让繁育的特有珍稀植物苗木回归长江两岸。

中华鲟大型控温养殖车间

1.4亿年前就已存世的中华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为我国所特有,如今在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的大型控温养殖车间得到了精心繁育。

中华鲟研究所于年成立。近四十年来,研究所通过系列技术攻关,掌握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等物种保护核心技术,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催产繁殖、苗种培育、性别鉴定、群体管理、洄游监测等较为全面的中华鲟保护体系。

中华鲟研究所研究员刘老师介绍:“目前在控温养殖车间内,有着全国最大规模的中华鲟种群梯队,从年到年,培育、繁育着多个年龄段的中华鲟。”

截至年,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64多次,总数超过万尾,有效补充了自然环境中的中华鲟物种资源。

来源:中国经济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zz/10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