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宫颈癌放化疗失败,免疫联合贝伐珠单

复发性宫颈癌治疗棘手,至今仍是妇科肿瘤临床面临的难题。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已在多个瘤种中显示出治疗前景,包括复发性宫颈癌。本次分享的这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短期内复发转移,挽救性的放疗和化疗疗效不佳,病情快速进展,经免疫及免疫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疗效达部分缓解(PR),迄今PR已达10个月之久,且PR仍在持续中。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

63岁女性患者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在外院确诊为“宫颈鳞癌ⅡA2期”,TC方案化疗1程后予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再行2程TC方案化疗。于年8月7日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Ⅱ型糖尿病史1年。

生育史:G5P1A4。

诊疗经过——初治

年3月外院诊断为宫颈鳞癌ⅡA2期,年4月9~10日TC(紫杉醇+卡铂)方案新辅助化疗1程,年5月8日行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宫颈中低分化鳞癌,浸润宫颈肌层全层,见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两侧盆腔淋巴结转移(2/15)。术后于年7月7~20日TC方案化疗2程。

年8月7日转诊至我院,纠正诊断“宫颈低分化鳞癌ⅢC1p期”。

肿瘤标记物:SCC:0.92ng/ml。

影像学检查:肺部CT示双肺散在多发小结节,大者0.4cm×0.6cm(图1)。

图1.肺部CT示双肺散在多发小结节

年8月14~15日行TC化疗1程后,于年8月27日~10月8日行放射治疗,方案为盆腔外照射+阴道近距离放疗。其中,盆腔外照射(95%PTV50GY/2GY/25f)靶区为阴道残端、宫旁、髂总、骶前、双侧髂外、髂内、闭孔淋巴结引流区;年9月19日、26日分别各行1次阴道近距离放疗(粘膜下0.5cm剂量6GY)。

诊疗经过——复发

年12月查体于阴道左侧处女膜缘扪及质硬结节,直径约2cm。肿瘤标记物SCC4.28ng/ml。盆腔MRI示阴道左侧壁全段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强化明显,考虑转移性病灶(图2)。全身PET-CT示阴道残端下1/3转移。患者拒绝进一步手术,遂于年1月14日~2月13日行后装插植治疗。

图2.盆腔MRI示阴道左侧壁全段不规则增厚,考虑转移性病灶

诊疗经过——进展

年4月查体见左侧处女膜缘质硬结节消退,左侧腹股沟扪及肿大淋巴结,质硬,直径约1cm。肿瘤标记物SCC15.01ng/ml。盆腔MRI示阴道左侧壁转移灶消失,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考虑转移(图3)。肺部CT示双肺多发转移,右肺门、纵隔5区淋巴结转移(图4)。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细胞学证实宫颈癌转移。

图3.盆腔MRI示阴道左侧壁转移灶消失,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考虑转移

图4.肺部CT示双肺多发转移,右肺门、纵膈5区淋巴结转移

年5月查体于阴道残端左侧扪及质硬结节,直径约1.5cm,左侧腹股沟扪及肿大淋巴结,质硬,直径约1.5cm。肿瘤标记物SCC18.8ng/ml。全身CT示阴道残端左侧壁见转移结节,1.4cm×1.4cm(图5);双肺多发转移结节,右肺门、纵隔5区淋巴结转移(图6)。

图5.盆腔CT示阴道残端左侧壁见转移结节,1.4cm??1.4cm

图6.肺部CT示双肺多发转移结节

诊疗经过——未控

年5月12日~6月11日,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化疗2程,肿瘤标记物SCC降至3.13ng/ml。年6月30日因骨髓抑制Ⅲ度,暂停化疗。

年8月查体发现阴道残端左侧结节增大,直径约3cm;左侧腹股沟扪及肿大淋巴结,质硬,直径约2cm。肿瘤标记物SCC10.26ng/ml。全身CT示阴道残端左侧转移结节、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较前增大(图7);双肺见新发病灶(图8)。

图7.盆腔CT示阴道残端左侧转移结节,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较前增大

图8.肺部CT示双肺见新发病灶

诊疗经过——免疫及免疫联合贝伐珠单抗(安可达),疗效达PR

年8月26日~10月14日,PD-mgivq3w,3程。SCC降至1.02ng/ml,转移结节缩小(图9)。

年11月4日~至今行安可达(7.5mg/kg)+PD-1(mg)ivq3w,10程。肿瘤标记物正常,复发病灶基本消失,疗效评估PR(图10~12)。

图9.盆腔CT示治疗后阴道残端转移结节缩小

图10.肺部CT示肺内转移灶消失

图11.盆腔CT示阴道残端转移灶消失,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灶明显缩小

图12.SCC变化

病例点评

复发宫颈癌治疗棘手,传统治疗疗效有限

教授:这是一例复发宫颈癌病例。近二十年来,宫颈癌的生存率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5年生存率不足50%,复发是阻碍生存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也一直是妇科肿瘤治疗的难点。

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之所以棘手,是因为患者大多在初次治疗时已经接受过手术和放疗,一旦复发就失去了手术或放疗这样根治性的机会。手术只能是挽救性的,且手术难度非常大;姑息化疗的有效率低,总有效率只有27%;至于放疗,因为大多数患者初次治疗已经接受过放疗,因此复发患者的放疗剂量受限,疗效也就受限。总体而言,复发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中位生存时间只有9个月,5年生存率小于5%。

放化疗效果不佳,免疫联合贝伐珠单抗疗效达PR

教授:该例患者术后短期内就复发转移,分析其既往病情和治疗,可能当初选择同步放化疗更合适,因为患者初治时已有淋巴结转移。

从前期的治疗效果来看,该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差,放疗的敏感性尚可。但患者是多处复发,先是外阴阴道复发,之后转移到肺,而放疗只是局部的治疗手段,并不能控制多发的复发转移灶。对于复发宫颈癌,化疗也只是姑息性的治疗手段,在该例患者的体现就是,经化疗后病情一度得到控制,但之后又开始进展。

从该例患者的治疗可以看出,宫颈癌复发以后传统的治疗手段作用有限,局部的放疗未能控制住病情,远处转移采用化疗也只是近期有效,化疗四五个周期后病情又进一步进展。

最终,我们使用了PD-1,免疫治疗确实在该患者身上发挥了作用,转移灶缩小。但从既往的研究来看,免疫单药的客观缓解率(ORR)较低。因此在PD-1治疗3程后我们又联用了安可达,这一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方案最终使病情控制将近10个月,目前仍处于PR状态。

结合既往PD-1临床研究的数据,以及贝伐珠单抗在复发宫颈癌应用15个月的时长推荐,我们希望继续使用该方案,总时长计划为2年。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前景可期

教授:既往研究显示,在宫颈癌的二线治疗中,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疗效优于传统方案,无进展生存期(PFS)更长,甚至有OS获益的可能。我们中心也开展了针对复发宫颈癌的3项研究,包括单免疫治疗、双免疫治疗、以及免疫联合靶向治疗。从目前的初步结果来看,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确实比传统的一线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方案的ORR更好。当然最终结论尚有待这些研究的Ⅲ期临床结果发布。

加入病友交流互助群,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ongqiangjiyea.com/xqzz/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