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4个典型特征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其中大量蛋白尿是后继一系列病理反应的启动因素。
(一)大量蛋白尿
是指24h尿蛋白定量≥50mg/kg或晨尿蛋白/肌酐(mg/mg)≥2.0,1周内3次晨尿蛋白定性(+++)~(++++)。
肾病综合征中的蛋白丢失由肾小球性蛋白尿导致,其特征为大分子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增加;而跨肾小球的液体流动所产生的电位差可能调节大分子穿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滤过量[]通过尿蛋白电泳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蛋白主要为白蛋白,而凝血抑制剂、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激素转运蛋白(如维生素D结合蛋白)等血浆蛋白也可能丢失。在导致儿童出现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疾病(如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和FSGS)中,白蛋白丢失的主要原因是足细胞的损伤,这些疾病的共同超微结构表现为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裂孔隔膜破坏以及足细胞数目相对或绝对减少[]。足细胞通过散在的足突附着于肾小球基底膜,这些细胞的损伤似乎是大部分FSGS类型的主要问题,这一点与微小病变肾病一样[]。
其他研究报道了与足细胞受累无关的壁层上皮细胞受累也可能导致肾病综合征发病[]
(二)低蛋白血症
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肾病综合征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知晓,大部分白蛋白丢失由尿液排泄所致[];大量白蛋白丢失导致机体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刺激肝脏白蛋白基因表达增加,肝脏白蛋白合成增多[]胶体渗透压降低也可增加肝脏脂蛋白合成,在高脂血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低白蛋白血症也可能导致一种会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增加的尚未被识别的循环因子释放[]。也有文献报道: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相当大一部分滤过的白蛋白被近端肾小管细胞吸收并在其中分解代谢,导致白蛋白丢失的程度远远大于根据白蛋白排泄量所得的估算值,但这一假说仍存在争议。[]对于每日排泄4-6g蛋白质的患者,有研究认为可能是在原发性肾病情况下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等释放,直接抑制了肝脏合成白蛋白,而导致肝脏通常不能充分增加白蛋白合成以维持正常的血浆白蛋白浓度[]。
原发性FSGS的患者最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肾病综合征,以及外周水肿、低白蛋白血症和通常较高级别(3.5g/d)蛋白尿这些相关特征。比较而言,继发性FSGS患者的蛋白尿常为非肾病范围,血清白蛋白水平通常正常,并且常常没有外周水肿,即使蛋白排泄量超过3-4g/d也是如此[]。
(三)高脂血症
血清胆固醇高于5.7mmol/L。肾病综合征患者通常会出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甘油三酯和脂蛋白(lipoprotein,Lp)(a)的血浆水平显著升高[]。其中最常见的两种脂质异常是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总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胆固醇水平通常为正常或降低,并且有心脏保护作用的HDL2组分通常显著下降。这种现象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但肾病患者的血浆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升高可能是原因之一,其作用方式是将胆固醇酯从HDL2转运至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VLDL)[]高脂血症反应部分是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触发,胶体渗透压低可直接刺激肝脏apoB基因转录[]而高脂血症的严重程度与胶体渗透压下降呈密切的负相关关系[]较低的胶体渗透压刺激肝细胞生成脂蛋白的原因目前还不明确,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代偿反应,因为脂蛋白太大而不能明显地将胶体渗透压朝正常水平升高此外,用白蛋白或右旋糖酐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以在体外试验中逆转这些改变并且还可以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迅速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脂肪尿,尿脂质可能存在于沉渣中,包埋于管型中形成脂肪管型),被变性的上皮细胞的质膜所包裹形成卵圆脂肪小体或者游离于尿液中。自发的或药物诱导的肾病综合征病情缓解可逆转高脂血症[]。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脂代谢受损也是导致肾病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VLDL通过脂蛋白脂肪酶先转化为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lipoprotein,IDL)然后再转化为LDL的脱脂级联反应速度变慢[]同时,LDL受体介导的LDL和IDL的清除也有减低的趋势[]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尚未完全明确,文献报道:甘油三酯代谢缺陷与肾白蛋白清除的关联比与血浆胶体渗透压更为紧密[],这一发现提示了白蛋白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被滤过的脂质代谢调节因子,而从尿中丢失会导致酯代谢缺陷。在一项对实验动物的研究中,其观察结果进一步增强了该发病机制的解释:肾病大鼠与血清白蛋白缺乏症大鼠相比,两者的甘油三酯生成率相近且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也相似,而前者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更高[]。因此,甘油三酯分解代谢降低一定在肾病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一种不能用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来解释的效应。肾病综合征中,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浆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浓度通常反映了脂蛋白代谢的变化。因此,apoB、C-Ⅱ和E的水平升高,这些载脂蛋白与VLDL和LDL相关;另一方面,和HDL相关的主要载脂蛋白(即apoA-Ⅰ和A-Ⅱ)的水平则通常正常[]。持续性肾病综合征伴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风险很可能增加,尤其是患者还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时[]。
(四)水肿
肾病综合征患儿水肿是以局部或全身性组织间液容量增加和组织肿胀为特征的临床病况。因间质液体常积聚于重力依赖区(dependentareas),导致此处组织弹性降低。因此,晨间醒后眶周水肿,以及足部水肿常见。当进展为广泛性、大量水肿(全身性水肿)时,水肿常伴有浆液性积液。严重的全身水肿(severegeneralizededema)被称为全身性水肿(anasarca)。是更为局限的组织间液汇集,包括腹水和胸腔积液。Zacchia等提出两种机制来解释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的发生:部分患者低白蛋白血症通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液体流出进入组织间隙。而另一部分患者的间隙蛋白质浓度平行下降,跨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梯度的变化很小,在这部分患者中,水肿似乎是集合小管中由上皮细胞钠通道和基底侧Na-K-ATP酶介导的原发性肾钠潴留的结果[]。有学者提出相似的论断,认为水肿形成是原发性肾脏钠潴留所引起的静水压升高和由低白蛋白血症所致的胶体渗透压降低的联合作用结果。以上任一过程的相对作用因个体患者不同而存在差异。由仍未明确的因素或过程所介导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似乎也起到一定作用。针对NS中钠潴留提出的一项机制是显著的蛋白尿导致纤溶酶原在肾小管管腔内转变为纤溶酶,从而导致皮质集合管中的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sodiumchannel,ENaC)激活[]。
水肿的临床表现:按压水肿区域后出现凹陷,可发现周围性水肿。凹陷反映了组织间隙中过多液体在压力作用下的运动。因为周围性水肿好发于下垂区域,所以主要见于可走动患者的下肢及卧床患者的腰骶部。如果存在全身性水肿,应评估患儿是否有胸腔积液、肺水肿、腹水、阴囊/阴唇水肿或水肿区域皮肤破溃的证据。虽然附加音如啰音提示肺水肿,但呼吸音减弱及叩诊浊音这些肺部表现符合胸腔积液。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以及叩诊腹部为移动性浊音并有液波。肾病综合征患者也可能有显著的眶周水肿,因为该区域的组织静水压较低;这一表现常在清晨加重并随着离床活动而缓解,因为此类水肿具有重力依赖性。
[]DijkmanH,SmeetsB,vanderLaakJ,etal.Theparietalepithelialcelliscruciallyinvolvedinhumanidiopathic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KidneyInt;68(4):-72。
[]KaysenGA,GambertoglioJ,JimenezI,etal.Effectofdietaryproteinintakeonalbuminhomeostasisinnephroticpatients.KidneyInt;29(2):-7.
[]PietrangeloA,PanduroA,ChowdhuryJR,ShafritzDA.Albumingeneexpressionisdown-regulatedbyalbuminormacromoleculeinfusionintherat.JClinInvest;89(6):5-60。
[]SunX,MartinV,WeissRH,KaysenGA.SelectivetranscriptionalaugmentationofhepaticgeneexpressionintheratwithHeymannnephritis.AmJPhysiol;(3Pt2):F-7。
[]SunX,KaysenGA.AlbuminandtransferrinsynthesisareincreasedinH4cellsbyserumfromanalbuminemicor
[]KaysenGA,KirkpatrickWG,CouserWG.Albuminhomeostasisinthenephroticrat:nutritionalconsiderations.AmJPhysiol;(1Pt2):F-.
[]MoshageHJ,JanssenJA,FranssenJH,etal.Studyofthemolecularmechanismofdecreasedliversynthesisofalbuminininflammation.JClinInvest;79(6):-41.
[]DAmicoG.Statinsandrenaldiseases:fromprimarypreventiontorenalreplacementtherapy.JAmSocNephrol;17(4Suppl2):S-52.
[]VaziriND.Molecularmechanismsoflipiddisordersinnephroticsyndrome.KidneyInt;63(5):4-76。
[]YamauchiA,FukuharaY,YamamotoS,etal.OncoticpressureregulatesgenetranscriptionsofalbuminandapolipoproteinBinculturedrathepatomacells.AmJPhysiol;(2Pt1):C-.
[]JovenJ,VillabonaC,VilellaE,etal.Abnormalitiesoflipoproteinmetabolisminpatientswiththenephroticsyndrome.NEnglJMed;(9):-84.。
[]BAXTERJH,GOODMANHC,ALLENJC.Effectsofinfusionsofserumalbuminonserumlipidsandlipoproteinsinnephrosis.JClinInvest1;40(1):-.。
[]StenvinkelP,BerglundL,HeimbürgerO,etal.Lipoprotein(a)innephroticsyndrome.KidneyInt;44(5):-23
[]ShearerGC,StevensonFT,AtkinsonDN,etal.Hypoalbuminemiaandproteinuriacontributeseparatelytoreducedlipoproteincatabolisminthenephroticsyndrome.KidneyInt;59(1):-89.。
[]WarwickGL,PackardCJ,DemantT,etal.MetabolismofapolipoproteinB-containinglipoproteinsinsubjectswithnephrotic-rangeproteinuria.KidneyInt;40(1):-38。
[]VegaGL,TotoRD,GrundySM.Metabolismoflowdensitylipoproteinsinnephroticdyslipide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