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千图网/Pexels
撰稿:医伴旅内容团队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请联系:
临床招募(CTR-SH)恶性腹水恶性腹水是恶性肿瘤的晚期并发症,有量大、易反复的特点。恶性腹水预后不良、易引发其他并发症而且影响手术的开展,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死亡率。根据腹水量的多少,可分为:少量(超声表现腹水为—mL)、中量(超声表现腹水为—0mL)、(超声表现腹水为0mL以上),量极大者腹水可达上万毫升。胃癌、卵巢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等癌症到了中晚期,都可能出现恶性腹水。恶性腹水的病因包括:①肿瘤出现胸膜、腹腔转移,引起转移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②晚期肿瘤患者处于恶病质状态,身体极度虚弱、营养不良,体内的白蛋白明显降低,导致血管渗透压增高,产生了胸腹水。恶性腹水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乏力、呼吸困难、活动障碍,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些症状不仅使患者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还给患者带来了莫大的痛苦,就连走路、说话、呼吸都会感到十分费力。抓紧报名丨添加请备注:
肿瘤靶点EpCAMEpCAM肿瘤相关抗原在胃癌、结直肠癌、肺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多种上皮来源肿瘤中高度表达。据不完全统计,绝大部分癌症患者的肿瘤细胞均为EpCAM阳性,其中15%~20%的消化道肿瘤(胃癌、肝癌、胰腺癌等)患者、40%左右卵巢癌患者以及部分乳腺癌和肺癌患者都会发生恶性腹水。免疫靶点CD3CD3是目前双抗药物研究的主要靶点。自20世纪90年代,CD3单克隆抗体开始应用于CIK细胞治疗,激活T细胞增殖及活化,在其他细胞因子IL2、IL1a等共同作用下,产生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非MHC限制性杀瘤特点的CIK细胞,对癌症、慢性白血病、肝病及神经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治疗具有显著疗效。M临床试验我国自主创新药物EpCAM×CD3双特异性抗体(M)可同时结合肿瘤靶点EpCAM和免疫靶点CD3,通过活化T细胞并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从而发挥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靶向免疫杀伤作用。在体外和小鼠皮下肿瘤移植模型中,M几乎可完全抑制或消除人结肠癌细胞HCT、卵巢癌细胞OVCAR3以及胃癌细胞KATOIII的生长和其引起的腹水,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恶性腹水会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产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并使得其它治疗手段难以实施。恶性腹水的发生往往表明肿瘤处于进展期且预后不良。目前,恶性腹水常规治疗方法是腹腔穿刺抽腹腔积液以及结合化疗方式,属于姑息治疗方案。迄今为止,中国尚没有专门针对恶性腹水的有效靶向治疗药物上市。如果恶性腹水想要接受M的免费治疗,可以申请加入M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试验。参与临床试验可以接受新疗法的免费治疗,有意向参加本项临床试验的患者可以咨询医伴旅。注:最终能否入组需要研究医生判定。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