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中医治疗的五类患者
中医治疗是对患者进行整体的调治,所以大多数肿瘤患者都适合中医药治疗,以下五类人群尤其是:一、高龄患病人群;二、无法接受放化疗的患病人群;三、已完成规范的放化疗,瘤灶依然明显存在的患病人群;四、放化疗等常规治疗无效的患病人群。五、中晚期没办法手术的病人。中医在肿瘤的治疗中应当“早期,全程,适度”。中医越早越介入越好。在确诊肿瘤同时,乃至“癌前病变”,比如萎缩性胃炎、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等阶段,中医药就要介入。这一时间段患者生活质量相对最高,也是医患都希望尽力延长的时间段,而这一时间段又恰恰是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最为缺乏的,基本以观察等待或者是增强免疫力治疗为主,但作用有限。不要等到癌症出现,无法耐受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或疾病进展了才想到中医药。早期的中医治疗,针对癌症患者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可有效阻止癌前病变。哪些情况的出现说明病情在好转
肿瘤是恶化程度比较高的疾病,在肿瘤威胁健康的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种不良症状,如果没有第一时间针对肿瘤展开治疗,没有通过合理的方式控制肿瘤的发展,有可能在肿瘤持续威胁健康的过程中引发各种症状,让患者痛不欲生。相反,肿瘤患者在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也会不断有好的迹象出现,病情持续稳定。那么,肿瘤患者在中医药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哪些情况,说明肿瘤患者病情稳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呢?1、观察临床表现:患者得了癌症后,往往会有一些全身表现,例如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瘦等等。特别是一到晚期,病人们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状况。比如发热、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恶性积液等。如果上述症状通过中医药治疗改善或消失,说明肿瘤的病情在好转了。2、精神状态:精神饱满,没有疲倦感,甚至还可以做一些比较轻微的体力运动,这都是肿瘤患者向好发展的迹象。医院里面见到的大部分肿瘤患者,精神状态都不太好,身体也会感觉非常的疲乏。那么如果精神状态很好,也就代表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已经慢慢回来了,病情有所好转了。3、体格检查:有一些肿瘤,可以通过查体发现,特别是体表的肿瘤,例如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皮肤癌等等,医生可以测量肿瘤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如果查体发现,体表肿瘤缩小或消失,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患者在好转。以乳腺癌为例,如果治疗有效果,肿瘤包块会变小甚至消失,皮肤溃疡会恢复,腋窝的淋巴结会缩小或者消失,通过查体可以提供较为客观的结果。4、影像学检查:在肿瘤治疗期间,为监测疗效会定期针对肿瘤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等。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测量肿瘤的直径,体积,数目,有没有新长出来的病灶,病灶的血流情况等等。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需要定期接受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证实肿块缩小或消失,原有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减少等,这都提示着治疗有效,癌细胞在减少。5、肿瘤标志物检查。虽然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高,但对于肿瘤标志物异常的病人来说,这个检查在评估病情及治疗效果中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中医药治疗后,可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前后对比,看数值是上升、下降还是基本稳定,直观的观察变化幅度,可以大致判断治疗效果。但肿瘤标志物不能作为评判疗效的依据,在疗效评价中仅起着辅助作用。肿瘤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通常医生会根据上面的几个方面综合评价治疗效果。但不能因为一些指标的短暂好转而掉以轻心,就算病情比较稳定,也要做好复查工作,同时,可以每年春秋两季服用中药预防复发转移。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抗癌能力互相制约,互为消长。所以,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要注意癌灶的消除,而且更要重视机体的抗癌能力。癌灶的消除或控制可以改善全身状况,而全身状况的好转,抗癌能力的增强又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浸润与转移。肿瘤在临床表现上错综复杂,特别是晚期病人,肿瘤原发部位的症状,浸润、转移症状及并发症掺和在一起,给辨证施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清标本、缓急,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变通施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专家团简介
自助预约挂号
小程序
长按或扫码进入小程序,自助预约肿瘤专家挂号,方便又省心戳原文,在线预约挂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